风随我飘
2025-07-25 07:55 · 广东
深圳东站的升级改造是深圳东部交通枢纽能级提升的核心工程,目前正按照「普铁+高铁+城际复合枢纽」的定位分阶段推进,目标是打造深圳东部核心交通门户。以下是基于最新进展的详细解析:
一、升级工程总体框架
根据《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深圳东站将从传统普速枢纽转型为「超级立体枢纽」,承担广九高铁跨线列车、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快速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目标年(2030年)客运量预计突破1500万人次,分流深圳北站15%、深圳站10%的客流压力。工程分阶段实施:
- 2025年:启动站场改造及塘厦联络线建设,投资2亿元用于高速车场桩基工程及普速场11道延长,同步推进周边设施短板改造(景观、结构、电气工程等),投资1350万元。
- 2026年:完成深大城际、深惠城际联络线接入,启动跨线列车试运行。
- 2027年:广九高铁全线通车,深圳东站全面投入高铁运营,预计日均客流达8万人次。
- 2028年:东站天地商业综合体开业,布吉枢纽综合开发基本完成。
二、核心改造内容
1. 站场扩容与智能化升级
- 高速场扩建:原高速场6线扩展至10线,包括2条广九高铁正线、4条城际联络线及4条存车线,配备北斗定位+5G物联网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列车调度、设备监测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定位误差控制在30米以内。
- 普速场优化:延长既有11道至650米,提升普速列车接发能力,同步改造站房设施以适应客流增长。
- 信号系统融合:采用「多模式车载设备+动态调度算法」,实现广九高铁(CTCS-3级)与深大城际(CTCS-2级)的无缝切换。
2. 交通网络整合
- 轨道交通:现有3号线、5号线、14号线、17号线直达深圳东站,规划中的25号线(宝安区石龙站-吉华医院站)预计2028年通车,在东站设换乘节点,步行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 公交接驳:东广场设公交首末站,优化28条线路停靠布局,新增「深圳东站-大运枢纽」直达快线(M183路),车程25分钟覆盖深大城际大运站。
- 立体步行系统:建设二层连廊体系,无缝衔接地铁、高铁及周边商业综合体,实现「5分钟换乘圈」。
3. 站城一体化开发
- 东站天地商业综合体:计容建面35万平方米,涵盖高端零售、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业态,预计2028年开业后形成「枢纽经济消费圈」,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20%-30%。
- 枢纽活力新城:结合南门墩旧改项目,建设集居住、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推动布吉片区从「交通节点」向「城市客厅」转型。
- 地下空间开发:根据《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深圳东站片区被列为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未来将构建集交通、商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地下活力复合体,并规划与罗湖北片区通过地下廊道连通,形成「超级枢纽集群」。
三、跨境与区域通勤便利化
- 深港联动:广九高铁通车后,香港居民经罗湖口岸至深圳东站仅需10分钟,可快速抵达龙岗、坪山等东部产业园区。每日将开行20对直达香港西九龙的高铁,车程缩短至35分钟。
- 深莞惠协同:深大城际(2026年开通)、深惠城际(规划中)接入后,深圳东站至东莞松山湖、惠州仲恺高新区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
四、近期服务提升
- 春运优化措施:2025年春运期间,深圳东站已实施候车室扩容、安检机增至9台、增设临时候车区(二楼平台2500㎡、西广场1500㎡,可容纳4000人)等措施,单日最高发送旅客5.8万人次。
- 夜间交通保障:地铁3号线、14号线在春运期间延长运营时间至凌晨1点,并提前至5:40发车;公交场站5条线路24小时运营,新增3条春运专线覆盖南山、宝安、罗湖等区域,同时储备80台应急公交大巴 。
五、未来展望
改造完成后,深圳东站将形成「6地铁+2高铁+1城际」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大湾区铁路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高铁+城际+地铁」的复合运输,实现深港1小时通勤、深莞惠30分钟互通,并带动布吉片区从交通枢纽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远期规划预留磁悬浮线路接口,未来或进一步强化其战略地位。
目前,深圳东站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建议通过「深圳铁路」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获取实时进展。
2025-07-25 07:55 · 广东
深圳东站的升级改造是深圳东部交通枢纽能级提升的核心工程,目前正按照「普铁+高铁+城际复合枢纽」的定位分阶段推进,目标是打造深圳东部核心交通门户。以下是基于最新进展的详细解析:
一、升级工程总体框架
根据《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深圳东站将从传统普速枢纽转型为「超级立体枢纽」,承担广九高铁跨线列车、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快速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目标年(2030年)客运量预计突破1500万人次,分流深圳北站15%、深圳站10%的客流压力。工程分阶段实施:
- 2025年:启动站场改造及塘厦联络线建设,投资2亿元用于高速车场桩基工程及普速场11道延长,同步推进周边设施短板改造(景观、结构、电气工程等),投资1350万元。
- 2026年:完成深大城际、深惠城际联络线接入,启动跨线列车试运行。
- 2027年:广九高铁全线通车,深圳东站全面投入高铁运营,预计日均客流达8万人次。
- 2028年:东站天地商业综合体开业,布吉枢纽综合开发基本完成。
二、核心改造内容
1. 站场扩容与智能化升级
- 高速场扩建:原高速场6线扩展至10线,包括2条广九高铁正线、4条城际联络线及4条存车线,配备北斗定位+5G物联网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列车调度、设备监测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定位误差控制在30米以内。
- 普速场优化:延长既有11道至650米,提升普速列车接发能力,同步改造站房设施以适应客流增长。
- 信号系统融合:采用「多模式车载设备+动态调度算法」,实现广九高铁(CTCS-3级)与深大城际(CTCS-2级)的无缝切换。
2. 交通网络整合
- 轨道交通:现有3号线、5号线、14号线、17号线直达深圳东站,规划中的25号线(宝安区石龙站-吉华医院站)预计2028年通车,在东站设换乘节点,步行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 公交接驳:东广场设公交首末站,优化28条线路停靠布局,新增「深圳东站-大运枢纽」直达快线(M183路),车程25分钟覆盖深大城际大运站。
- 立体步行系统:建设二层连廊体系,无缝衔接地铁、高铁及周边商业综合体,实现「5分钟换乘圈」。
3. 站城一体化开发
- 东站天地商业综合体:计容建面35万平方米,涵盖高端零售、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业态,预计2028年开业后形成「枢纽经济消费圈」,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20%-30%。
- 枢纽活力新城:结合南门墩旧改项目,建设集居住、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推动布吉片区从「交通节点」向「城市客厅」转型。
- 地下空间开发:根据《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深圳东站片区被列为4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未来将构建集交通、商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地下活力复合体,并规划与罗湖北片区通过地下廊道连通,形成「超级枢纽集群」。
三、跨境与区域通勤便利化
- 深港联动:广九高铁通车后,香港居民经罗湖口岸至深圳东站仅需10分钟,可快速抵达龙岗、坪山等东部产业园区。每日将开行20对直达香港西九龙的高铁,车程缩短至35分钟。
- 深莞惠协同:深大城际(2026年开通)、深惠城际(规划中)接入后,深圳东站至东莞松山湖、惠州仲恺高新区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
四、近期服务提升
- 春运优化措施:2025年春运期间,深圳东站已实施候车室扩容、安检机增至9台、增设临时候车区(二楼平台2500㎡、西广场1500㎡,可容纳4000人)等措施,单日最高发送旅客5.8万人次。
- 夜间交通保障:地铁3号线、14号线在春运期间延长运营时间至凌晨1点,并提前至5:40发车;公交场站5条线路24小时运营,新增3条春运专线覆盖南山、宝安、罗湖等区域,同时储备80台应急公交大巴 。
五、未来展望
改造完成后,深圳东站将形成「6地铁+2高铁+1城际」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大湾区铁路网络的重要节点。通过「高铁+城际+地铁」的复合运输,实现深港1小时通勤、深莞惠30分钟互通,并带动布吉片区从交通枢纽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远期规划预留磁悬浮线路接口,未来或进一步强化其战略地位。
目前,深圳东站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建议通过「深圳铁路」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获取实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