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人喜欢吃香菜,学名芫荽,与我们当地方言发音“yán sui”一致,所以此贴称呼他为“芫荽”。
我偶尔也会叫他“大馋/小蝉”,这一外号要追溯到高中时期。老师课上讲到古人取字的方法,且“字”为长者赐,同桌之间既然互为父子,自然要互相取字。
我给他取字“疏桐”,小字“小蝉”。
出自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蝉有高洁的含义,“疏桐”这个意象本身就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很像他这个人,永远活力满满。
不过当时,新鲜几天就没再叫过,叫他“小蝉”还是在一起之后的事。
有个词叫“待字闺中”,古时女子出嫁,由父亲或丈夫取字,我们给对方取字,怎么不算一种拜堂?
至于“大馋”,实在是他这癖好瘾大,起初我总是不能让他满意,气急败坏:“我看你不是小蝉,你是大馋猫!”
说回取字,他给我取了“泳方”二字,我名字里有个“江”字。江,江汉也,《诗·周南·汉广》里写: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当然这名儿他从来不叫,他也给我取了个小字:蝈蝈。
“江”在本地方言里就发这个音。
这篇纪实也可以叫做:《小蝉逗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