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否属于文物,主要取决于其历史价值、稀缺性、文化意义以及所属年代等因素。根据中国及国际通行的文物认定标准,以下类型的邮票通常被视为文物:
清代及更早的邮票
大龙邮票(187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当年的实寄封更是文物级别。
小龙邮票(1885年):清代第二套邮票,存世量较少。
红印花加盖邮票(1897年):清代邮政改制时发行的临时邮票,部分珍品(如“小字当壹圆”)是国际级珍邮。
2. 民国时期的珍贵邮票
“临时中立”系列(1912年):辛亥革命后短暂发行的邮票,存世极少。
“宫门倒印”邮票(1915年):北京老版帆船邮票中的著名错票,被誉为“民国四珍”之一。
解放区邮票(1930-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邮票的实寄封(极其真罕的“稿”字邮票),具有特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