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如幻像。当一个人被某个情绪抓住,内心经常会出现的声音是:我太痛苦了……这一点都不公平……我太生气了……这些内心台词,都在不断高筑着情绪的围墙,成为情绪疯长的养料,最后将自己困在其中。
情绪的真相就是“心有所住”:遇到一件事,你安住在了一个框架里,甚至有时候把这部分情绪当做了“我”的全部。但你的感受只是体现你当下的心境,所谓“境随心转”,心“住”在哪里,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心境。
📿看穿“我”的身份。经中反复提到人总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像”,其中关于“我相”的执着,就是关于我的身份:我是个受害者,我是个愤怒者,我是个失败者,这样的身份里的“我”并不真实存在,只是我们为了认同这个情绪而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保持观照,不应不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让人压抑或者逃避情绪,而是用更加开放的觉知去观照它。当情绪升起,你只需要知道它的存在,知道它们的名字是悲伤、是愤怒、是恐惧……
知道心头发紧是因为你在悲伤、身体紧绷是因为你在愤怒……即可。就像海面映出乌云的影子,但大海依然清澈。不评判是在放过自己,不沉溺是在拯救自己,它们都来自深层的觉知。

情绪的真相就是“心有所住”:遇到一件事,你安住在了一个框架里,甚至有时候把这部分情绪当做了“我”的全部。但你的感受只是体现你当下的心境,所谓“境随心转”,心“住”在哪里,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心境。
📿看穿“我”的身份。经中反复提到人总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像”,其中关于“我相”的执着,就是关于我的身份:我是个受害者,我是个愤怒者,我是个失败者,这样的身份里的“我”并不真实存在,只是我们为了认同这个情绪而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保持观照,不应不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让人压抑或者逃避情绪,而是用更加开放的觉知去观照它。当情绪升起,你只需要知道它的存在,知道它们的名字是悲伤、是愤怒、是恐惧……
知道心头发紧是因为你在悲伤、身体紧绷是因为你在愤怒……即可。就像海面映出乌云的影子,但大海依然清澈。不评判是在放过自己,不沉溺是在拯救自己,它们都来自深层的觉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