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60,760贴子:75,225,883

维京人的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享一下北欧先民的奇妙日常~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2 18:00回复
    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录,公元793年无疑是惊心动魄的一年:
    这一年,诺森布里亚的上空出现了可怕的预兆,人们惶惶不安。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火龙飞过天空。紧接着大饥荒降临。同年6月8日,异教徒残忍地血洗了林迪斯法恩,摧毁了圣岛上的教堂。
    书中说的这些异教徒就是维京人。这些侵略者摧毁了显赫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令整个基督教世界震惊不已。这场屠杀拉开了他们大举西侵的序幕:在此后约三百年里,维京人在欧洲一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他们四处迁移,北欧旧神的信仰也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拜读当时的诗人创作出来的北欧神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2 18:00
    收起回复
      2025-10-11 23:16: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维京人”一词的意思是“海湾的人”“战士”或“殖民者”。他们来自今天的丹麦、挪威和瑞典。维京时代从公元780年延续到1070年,其间维京人兵分三路,往东、南、西三个方向扩张。他们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当时斯堪的纳维亚人口过多,长子继承制又鼓励不是长子的男性外出冒险;其二则是贸易路线的发展(比如弗里斯兰的北海贸易路线和莱茵河的河运)勾起了维京商人和海盗的兴趣。与此同时,维京人热爱冒险、勇猛好斗、不惧死亡的性格自然也推动了他们的对外扩张,他们集海盗、商人、侵略者和殖民者于一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22 18:01
      回复
        如果大家看到评论了,麻烦回复一下谢谢。让我知道哪一条被吞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22 18:02
        回复
          维京人的海上战力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他们拥有卓越的航海能力和高超的造船技术。不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美学上来说,维京长船在当时的欧洲都独占鳌头。这种船是用鱼鳞搭接的方式造成的,船匠用铁铆钉把相邻的船壳板连接在一起,龙骨两头则逐渐变窄。维京长船不仅线条美丽,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也非常灵活。这些战船靠划桨推进,它们的甲板是封闭的,两侧各配有十五六个桨手,桅杆上悬着方形的横船帆。船头往往会有精致的雕刻,一般是龙头,船舷的两侧则挂着战士们彩色的盾牌。
          南下的维京人侵略并殖民了苏格兰、爱尔兰和半个英格兰。后来在英格兰,他们不幸遇上了一名奇男子——韦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享有“大帝”尊称的国王。他们征服了弗里斯兰,在法国则一直往南打到卢瓦尔河,又先后攻占了里斯本、加的斯和塞维利亚。在袭击法国南部的卡马格之后,他们往东入侵意大利北部,洗劫了比萨。有部分维京人,早先在诺曼底定居,后来又前往西西里;时至今日,部分土生土长的西西里人仍然拥有北欧人的红发和白肤。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22 18:02
          回复
            东进的维京人从波罗的海出发,沿着沃尔霍夫河到了诺夫哥罗德。他们用滚筒木将船只运到了第聂伯河的源头,再度起航抵达了基辅、黑海以及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的贴身卫队清一色由维京人组成。另有一批维京人从诺夫哥罗德去了伏尔加河,往南到了里海和巴格达。公元985年左右,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穆加多西的阿拉伯地理学家写道,维京人的船上载满了"黑貂皮,松鼠皮,白鼬皮,黑色和白色的狐狸皮,貂皮,海狸皮,箭和剑,蜡和白桦树皮,鱼齿和鱼石灰,琥珀,蜂蜜,山羊皮和马皮,鹰,橡子,榛子,牲口,以及斯拉夫人奴隶"。公元922年,阿拉伯外交官兼作家阿哈迈德·伊本·法德兰也在伏尔加河上碰到了维京人。他写道:
            我看到罗斯人抵达了他们在阿的尔河[伏尔加河]的贸易点,抛锚泊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像他们那样体型完美的人。他们身材高挑如同枣树,皮肤十分红润。罗斯人不穿外套披风,但每个男人都披着一条可以遮住半个身子的披肩,这样他们就有一只手是自由的……每个女人的胸前都挂着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可能是铁造的,也可能是银的、铜的或者金的——它的大小和质地取决于其丈夫的富裕程度。
            伊本·法德兰口中的"罗斯人"就是来自瑞典的维京人。后来罗斯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中文翻译奇怪的在罗斯前面加了个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22 18:03
            回复
              西进的维京人大多来自挪威西部。9世纪晚期到10世纪早期,他们殖民冰岛。我在后面会讲到他们如何选择扩张的目标。后来他们又开发了冰岛西边的格陵兰。发现格陵兰的红发埃里克把它叫作"绿色的土地",以便吸引更多移民前往他在布拉塔利德建立的定居点。无畏的维京人从格陵兰继续向西航行,他们当中的一位莱夫,埃里克松抵达了今日的加拿大纽芬兰和美国新英格兰,在那里发现了“自然生长的麦子和葡萄”。维京人不仅进一步探索了北美大陆,甚至还建立过一个短命的定居点。通过《文兰萨迦》和种种考古发现(比如位于纽芬兰的兰塞奥兹牧草地的维京人村落遗迹),我们可以确定,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有北欧先民在美洲大陆定居了,这比哥伦布从葡萄牙航行至美洲大陆要早了差不多五百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22 18:06
              回复
                大众心目中的北欧先民是海盗和侵略者,但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平时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依靠打猎、捕鱼和农耕为生,其中农耕尤为重要。不论是在斯堪的纳维亚还是他们后来移居的地区,维京人的社会始终分为三个界限分明的阶级:爵士与战士阶级、农民阶级和奴隶阶级。第五章《里格之歌》讲述了海姆达尔是如何成为人类祖先,并为我们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环境。
                《诗体埃达》里的《里格之歌》描述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他们从事体力劳动,一生不得自由。特拉尔、瑟尔和他们的十九个孩子在一间臭烘烘的小屋子里过活。这间屋子有可能是木头搭成的,也有可能是用草皮和泥巴糊的。人和动物共用一个空间:农奴肯定会养绵羊、山羊和猪之类的牲口,可能还会养猫狗。这个底层阶级甚至没有自己的保护神。
                不过,绝大多数北欧先民属于有雷神托尔保佑的农民阶级。他们是土地很少的自由农。依照考古发现来看,到了维京时代晚期,农民普遍有不止一栋房子。除了两栋肩并肩的长屋,他们可能还会有一两座仓库。如果有四栋房子,那么建筑群的中间还会有个庭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22 18:06
                回复
                  2025-10-11 23:10: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除了《里格之歌》,我们也能从各部萨迦以及考古发现中窥见当时农民的饮食习惯。丹麦考古学家约翰内斯·布伦斯泰兹写道:
                  维京人日常吃黑麦的全麦面包、燕麦和大麦粥、鱼(尤其是鲱鱼)、各种肉类(包括绵羊、羔羊、山羊、马、牛、牛犊和猪肉)、奶酪、黄油和奶油。一般人喝啤酒和蜜酒,富人则会喝葡萄酒。鲸鱼、海豹和北极熊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挪威和冰岛尤其如此。比起烤肉,维京人似乎更习惯煮肉……用各种肉制成的肉汤必定很常见,同时他们也擅长制作干肉和干鱼。猎到的飞禽也是食物来源。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是白菜和洋葱,也有大量的苹果、浆果和榛子。他们大量使用蜂蜜,虽然基本上都是用来酿造蜜酒……在那些远离海洋但山林茂密的地方,他们依靠打猎麋鹿、鹿、野猪和熊来吃肉。野兔、鹅和鸡也很受欢迎。在极北之地,他们的菜谱还包括驯鹿和野牛。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食物过冬,维京人用冰块、乳清或盐来保存食物。盐是他们从盐田或者海带里提取出来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7-22 18:08
                  回复
                    《里格之歌》详细描述了贵族阶级的瑞府华厦、锦衣玉食、声色犬马。他们或是爵士,或是战士,奥丁则是他们的保护神。他们的财富体现在各个方面:随从、宝藏、船只和领地。每一代的长子继承全部的财产。就像另外两个阶级一样,战士阶级的男人忠于家庭,一般都在家里度过整个漫长的冬天。就像每晚都在瓦尔哈拉举办豪宴的英灵战士一样,宴会是这些战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夏日来临,同样一批男人就会集结外出,吟唱诗人则作诗赞颂这些探险家、商人和海盗。在口头社会中,诗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化传统靠他们得以传承延续。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7-22 18:08
                    回复
                      根据塔西佗的记载,在日耳曼部落一开始迁移到欧洲,并更进一步迁移到北边的斯堪的纳维亚时,他们依靠勇武和出身来推选领袖。那些能够声称自己是神之后裔的人无疑在这种时候占尽先机,而第十八章《欣德拉之诗》的故事背景便来自类似的纠纷。在这个故事里,女神芙蕾雅帮助她的人类情人奥塔弄清了他的家谱。不过随着王权逐渐巩固,王位也变为世袭(冰岛人不在此列:他们从一开始就采用议会制而非君主制),《格里姆尼尔之歌》为这一更为规范的传统提供了例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7-22 18:09
                      回复
                        神话故事和北欧萨迦告诉我们,大部分北欧先民都过着离群索居、胼手胝足的生活。从《伊童的金苹果》《托尔的乌特加德之旅》和《奥托的赔命钱》可以看出,农场与农场之间一般相隔甚远,一个人要骑马一整天才能抵达邻家的住处。在路上,旅人不大可能会碰到其他的行人,倒更可能碰到那些在神话中频频出现的动物——就算不是鹿、水獭、野猪和狼,至少也有松鼠、老鹰和乌鸦之类。他们在路上不仅得穿过山谷、冰川和荒原,还会碰到山里长时间的暴风雪和荒漠上的沙尘暴;更别提一年有一半时间,每天的日照都只有几个小时。
                        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家族这个社会单位便显得格外重要。每个家族都必须自力更生,遇到麻烦,家族成员也会互相支持。如果有成员受了侮辱,或者被人打伤,甚至被杀,惹祸的一方绝无可能逍遥法外。很多萨迦都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犯事者会受到的惩罚。在塔西佗笔下,1世纪的日耳曼部落也以同样的原则行事:家族之间的关系,不论好坏,都会世代相传。不过,私仇也并非不能消解。杀人的一方可以给死者的家族一定数量的牛羊,以此买下死者的命。这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好处很大,因为在崇尚自由的社会里,私仇是非常危险的。
                        但如果争执的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法庭就会介入纠纷。当时普遍使用神明裁判的方式来考验当事人,被判有罪的一方需要支付罚款;如果罪名非常严重,犯人可能被流放,甚至被判死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7-22 18:10
                        回复
                          塔西佗也提到了家族之间的交情。对于明智的北欧先民来说,结交朋友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交际本能,也有现实的考虑:人多力量大,大群体总比小群体要来得安全。在家族内部,舅舅和侄子的关系非比寻常。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奥丁是从他的舅舅(勃尔索之子)那里学到了九首强大的魔法歌曲,并靠它们获得诗之蜜酒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7-22 18:11
                          回复
                            在当时的维京社会,不管是从法律还是民俗来说,两性之间都是平等的(当然相对而言)。北欧萨迦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们往往比身边的男人更豪爽、更有决断。女性能够成为渥尔娃,即女萨满。她们通过灵魂出窍来获取不为常人知的知识,回答周边人的日常生活问题和关于婚姻的问卦。在北欧神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女萨满芙蕾雅向阿萨神族传授魔法,这无疑是对渥尔娃传统的反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7-22 18:12
                            回复
                              2025-10-11 23:04: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洛德法夫尼尔之歌》,乃至它的来源《至高者的箴言》本身,就是在这种以家族为中心、崇尚迷信的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不失诙谐的《洛德法夫尼尔之歌》含有大量的格言和忠告,其中描述的维京人价值观十分朴素实在,听起来并不像是一群无法无天的海盗:尊重生命的价值、不可轻信他人、珍惜朋友的友谊、当心被人背叛、处事莫要极端、待客要殷勤(但不要太过殷勤)、博得不朽的名声……这些都是《至高者的箴言》的中心思想。
                              《至高者的箴言》中有一节是:
                              “我的牲口会死,我的亲人会死,我自己也会死,但我知道,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死的,那就是我们在身后留下的名声。”
                              对于维京人来说,虽然一个人的名声不见得能传播多远,它仍然至关重要。他们不相信人在死后会获得永恒的生命,于是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名声来获得不朽。他们也不相信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那是诺恩三女神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的(见第四章注释)。就算如此,他们仍然认为人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斯基尼尔在《斯基尼尔之旅》中所言:
                              “男人出门在外,不可怯懦不前。我的生死早已命中注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7-22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