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分子链中含有大量氰基(-C≡N),这些氰基在后续的预氧化、碳化过程中,能通过环化、脱氢等反应,形成稳定的六元环结构,并最终生成高度取向的石墨微晶,赋予碳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说,PAN原丝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最终性能。 而纺丝,就是给这些PAN分子链“排兵布阵”的关键一步。三大纺丝工艺大比拼:湿法、干法与熔融制备PAN原丝主要有三种工艺: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和熔融纺丝。它们各有特点,也各有限制。1. 湿法纺丝:传统艺能,稳扎稳打概念:湿法纺丝,顾名思义,就是在凝固浴中进行的纺丝过程。我们将PAN聚合物溶解在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硫氰酸钠水溶液等)中形成纺丝原液,然后通过喷丝孔挤出,进入凝固浴中。在凝固浴中,溶剂与非溶剂(通常是水或水与溶剂的混合物)进行交换,使聚合物凝固形成纤维。原理:湿法纺丝的核心是液-液相分离凝固。当纺丝原液进入凝固浴时,溶剂迅速扩散到凝固浴中,同时凝固浴中的非溶剂进入纤维内部,导致聚合物浓度局部升高,从而发生相分离和凝固。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凝固速度、凝固浴温度、浓度梯度等都会影响纤维的微观结构。由于凝固过程相对缓慢且可控,有利于分子链的充分取向和缺陷的减少。实际判断标准:凝固浴配方:溶剂与非溶剂的比例、温度直接影响凝固速率和纤维致密性。喷丝孔设计:影响初始纤维截面形状和后续拉伸性能。拉伸倍数:湿法纺丝通常在凝固浴中和洗涤过程中进行多次拉伸,这是提高分子取向的关键。差异:湿法纺丝是目前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主流工艺。它能够获得高强度、高模量、低缺陷的PAN原丝,为后续碳化提供优质的“胚子”。缺点是工艺流程较长,设备投入大,并且会产生废液,需要环保处理。2. 干法纺丝:效率担当,更环保?概念:干法纺丝是将聚合物溶液通过喷丝孔挤出,进入热空气或惰性气体中。溶剂在热气流中迅速挥发,聚合物凝固成纤维。原理:干法纺丝是热空气/气体对流蒸发凝固。聚合物分子链在溶剂挥发的同时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纤维。这个过程的特点是溶剂挥发速度快,凝固迅速。判断标准:溶剂挥发速率:影响纤维的致密性和孔洞缺陷。热气流温度与流速:决定溶剂蒸发效率和纤维成型速度。纺丝液浓度:影响纺丝的稳定性。应用差异:干法纺丝工艺流程相对湿法纺丝更短,溶剂可以回收利用,环境友好性好。但由于溶剂挥发迅速,纤维内部容易形成孔洞和缺陷,分子链取向度相对湿法纺丝较低。因此,干法纺丝通常用于制备一些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那么极致的PAN纤维,例如部分民用纺织品等,或者通过后期特殊的后处理来弥补缺陷。3. 熔融纺丝:绿色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概念:熔融纺丝是将聚合物加热熔融成粘流态,然后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中冷却凝固成纤维。原理:熔融纺丝是热熔体冷却凝固。聚合物在高温下以熔体形式被拉伸,分子链在外力作用下取向,然后通过冷却迅速固化。判断标准:熔点和热稳定性:PAN是热敏性聚合物,熔融纺丝要求其在熔点附近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不发生降解或交联。熔体粘度:影响纺丝的可纺性和纤维均匀性。冷却速率:影响纤维的结晶度和微观结构。应用差异:熔融纺丝工艺流程最短,无需使用溶剂,是最环保、成本最低的纺丝方式。然而,PAN聚合物存在熔点高且在熔融温度下易分解的特性,这是熔融纺丝PAN原丝的最大技术瓶颈。传统PAN难以直接熔融纺丝。虽然近年来通过共聚改性、添加增塑剂等手段,PAN的熔融纺丝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仍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