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剧老电影吧 关注:1,962贴子:21,725
  • 12回复贴,共1

王世襄访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超级会员V6】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杨澜访谈《王世襄...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9J4_h-lDPzW49i3soGs7A?pwd=a7ds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7-19 21:43回复
    较早前发过评书《促织》,细听不难发现,王传林版对北京秋后“打将军”介绍,资料取自王世襄先生《秋虫六忆》,对天津下圈介绍过于简单,不赘述。斗蟀虫谱也好,趣事也罢,王世襄那本《蟋蟀谱集成》偏学术,若仅想重温《秋虫六忆》这一篇文章,无论《锦灰堆》二卷、《京华忆往》、《忆往说趣》、还是《蟋蟀谱集成》几本书都有这一篇,推荐《京华忆往》,书封清雅。【超级会员V6】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京华忆往》20...
    链接:网盘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7-19 21:46
    收起回复
      2025-10-12 09:42: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什么想起写点王世襄书籍的介绍呢,前几天找了一位山东烙画师傅烙了两个蛐蛐葫芦,盘着葫芦回想小时候大爷(大伯)带我抓虾捉蛐蛐的往事,不仅感慨。那时候在海河堤岸边,我们都是灌水捉,因为好弄水,带个水桶,带个罩子,带点报纸卷成的蛐蛐筒,一下午最少收获十几条五厘上下的,选好养定了,近六厘的也有。八零后的孩子,不是谁都能见到六厘、七厘上的伏地蛐蛐,我是只抓到过一次,还是黑皮、黄腿、细长红牙。
      【超级会员V6】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味道天津》全两...
      链接:网盘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7-19 21:51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7-19 21:52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7-19 21:52
          回复
            大爷年轻时抓到过一条红的,7厘多,腿都是赤中白,头型身型如棍,拿去换了一桌蛐蛐罐。听玩家说那条虫勇冠三军,打了多少条山货,未尝败绩,冬至荣归。可见当年伏地是有虫王的,且红虫不可小觑。王老他们捉虫是趟草,和在山东那边捉法相似,只不过方法不如近人,会搞个纱窗布的拢子,圈好玉米地或者豆子地,趟草让虫爬到拢子上,王老他们是靠眼力单捉,这些都是白天捉的常规方法。夜晚捉有夜晚的方法,夜晚捉,我是没插过草棍,墙缝里拨出来就捉,藏的深的就算了,蚊子多,熬不过。夜晚捉往往是虫痴或者是卖虫的。
            【超级会员V6】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蟋蟀的养斗技巧...
            链接:网盘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7-19 21:55
            回复
              《蟋蟀谱集成》中提及到的较近发行的虫谱有两本,《蟋蟀文化大典》是南开大学孟昭连所著,孟教授的视频在《天津味道》中的第六集,第五集是讲天津斗蛐蛐玩家的,视频及书籍附到评论区,供参考。
              【超级会员V6】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蟋蟀文化大典》...
              链接:网盘链接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7-19 21:56
              回复
                《蟋蟀谱集成》文字风格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7-19 22:01
                回复
                  2025-10-12 09:36: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都过期了,能否再分享一下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7-22 10: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