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淮高铁案例分析:本线推进受阻,延伸线能否破局?
轨交小虫虫 上榜
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加速织密,但部分短线高铁因客流量、线路重复等问题陷入“建成即饱和”的运营困境。于是,许多地方转而谋划“先延伸、后通主线”的迂回策略,本线尚未开工,延伸线却已提前启动前期工作。一、新淮高铁:地方“曲线救国”,北延线能否“柳暗花明”?新淮高铁(新沂-淮安)是江苏北部的高铁“缺口”工程,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约129公里,途经新沂、沭阳、淮安。它本是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苏北段”,旨在解决沭阳、泗洪等县域不通高铁的痛点,同时让淮安成为“米”字形高铁枢纽。但项目刚启动便遭遇“当头一棒”:2021年国务院明确“既有高铁利用率不足80%不得新建平行线”,而新淮高铁与在建的潍宿高铁(新沂-宿迁)、徐盐高铁(宿迁-淮安)几乎平行,被国铁集团质疑“重复建设”,一度面临叫停。关键时刻,江苏“另辟蹊径”,将新淮高铁向北延伸至山东枣庄,衔接在建的济枣高铁(济南-枣庄),形成“济枣高铁南延线”(济南-枣庄-新沂-淮安)。这一调整后,新淮高铁从“省内城际”升级为“跨省干线”,既规避了“平行线”限制,又能串联山东半岛与长三角,战略价值显著提升。目前,鲁苏两省已就线路走向、投资分摊达成初步共识,山东段正按“济枣高铁延伸线”推进前期工作。前景判断:新淮高铁北延线是“小投资解决大问题”的典范,既符合国家“高铁联网”战略,又能满足苏北地区的高铁需求。若2025年能完成可研批复并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沭阳段或于2026年率先开工,2030年前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