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技术,讲开下。
首先,一门完整的钢琴发力技术,是的,是发力技术,是包含四个部分的知识点的。
发力点,运动形式,运动效果,运动极限。
发力点,指的是你整个触键动作,主要的动力源,发力点的位置,决定了你整个动作的动力,也就是单次运动的次数。
发力点,包含了,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
国内教的那种,全是用手指,或者说顶天有一定的手腕,后两者没有教的。是没有,不是多少。
然而实际上,后两个发力点,才是真的厉害。
发力点区分两种,一种是单点发力,因为没有可以替换的发力点,所以必须降速,解决放松问题。
因此,这种发力点,大概是可以做到0.1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而肌肉群组发力点,学习难度高很多,但是,因为它是肌肉群组发力,拥有可以替换的发力点,不需要像单点发力点降速。所以,具备更高的运动能力的上限。
可以直接做到,0.06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请记住,这是正常人,专业性训练技术,半年左右可以达到的程度,钢琴家,可以更快一些。。。
你看,仅仅是发力点的区分,其所塑造的运动性,其实就已经有接近一倍的提升了。。。
所谓的机能训练,你在日常里,见过百分50以上的提什么?基本来说就是对比正常人机能,百分10,百分20顶天了。。。
其次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指的就是你以具体什么动作,完成触键。
并不仅仅只有手指按压琴键这一种选项的,也不仅只有从上往下,正面一个方向的。
沈文裕演奏李斯特《钟》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11G731/?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custom_collection.content.click举例,沈文裕的前面部分的大跳,可以清晰地看到动作。以及形态。
使用的触键点,是指侧,来进行黑键的快速演奏。手指伸直,方向进行侧面的拍击,完成触键。
前后,上下,左右,指尖,指腹,指侧,这些东西,就是钢琴演奏里的多种选择。
所有的运动形式,如果把这些全部算上,扣除掉名称重复的,也就十几种而已了。
而所有运动形式,又有区分。
就是,是只能够一个动作,完成一个音,还是能够一个动作完成多个音,一个动作2音到5音?
这两种划分,就是很明显的了。
前者,未必就是落后,或者差。因为有些条件下,尤其是对于速度,没有那么大的追求的时候,某些技术确实有其意义所在。
但,如果是追求速度,或者觉得速度无法达到曲谱要求。
那么,就要考虑,后一种,一动多音的运动形式。
这里举例。
如果以单次运动速度,0.1秒的发力点作为限定。
那么,如果是一个动作一个音,就是0.1秒一个音,1秒10音,1分钟600音的跑动速度。
而如果是一个动作多个音,比如,1动两音的音型模型,0.1秒2音,1秒20,1分钟就有1200音的跑动速度。
你的运动负荷,完全一样,但是你的跑动速度,有了倍数提升。
而如果是理论最佳模型,一个动作5个音,那干脆就可以0.1秒5音,1秒50音,1分钟3000音。
当然了,身体可以因为技术做到,脑子大概在半数的时候,就跟不上了。
钢琴真正的速度体现,其实更多地需要你的意识,你的锻炼,你提前磨练出来的动作模组。
第三部分呢,就是具体的运动效果,比如,跑动速度,强弱等等内容。
这个部分的具体效果,受限于一个发力技术的发力点,以及运动形式,是具备一个固定的数值,以及程度的。
你能做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存在所谓的,只要锻炼,无限进步的说法。
这就是第四部分,运动极限。
如此,一门发力技术,就算是大体,能够有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所谓学钢琴,学技术,就是不断地学习,具体可以解决某些问题的,或者更加便利,更加擅长的发力技术罢了。
同时也引申出如何正确学钢琴,一般来说,技术都是可以讲得通透的。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要发力点跟运动形式,研究的明白,哪怕你完全没有上手,也知道这门技术,可以做到什么,解决什么!
而不是稀里糊涂的,学了个5年,10年,练了20年,练到最后,才觉得自己学的东西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