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操在三国志里兴平元年屠徐州,吴书和后汉书里初平四年屠徐州。
三国志和后汉书应邵传里曹嵩死于兴平元年,但吴书里曹嵩死,曹操屠徐州。后汉书里曹嵩死,初平四年曹操屠徐州,曹嵩分别在初平四年和兴平元年死了两次怎么办?
那么只要把后汉书,吴书里曹嵩先死的这一句划掉就行了。
吴书里还有曹操请诏的地方矛盾了,只要搬出元朝史书《续后汉书》就行了。
吴书里还有田楷刘备救援徐州,那就模糊一下说田楷刘备在初平四年末兴平元年初救援徐州就行了。
你敢说这是自选节选拼接,有错误的段落要一视同仁的排除,那你就是饭圈。
只要你是饭圈,那就拉黑,赢了。
三国志武帝纪【四年春,军鄄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陶谦部分【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这里,谦兵不止是谦兵)
【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后汉书应邵传【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后汉书陶谦部分【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兴平元年,曹操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会张邈迎吕布据兖州,操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吴书【吴书曰:曹公父於泰山被杀,归咎於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三国志和后汉书应邵传里曹嵩死于兴平元年,但吴书里曹嵩死,曹操屠徐州。后汉书里曹嵩死,初平四年曹操屠徐州,曹嵩分别在初平四年和兴平元年死了两次怎么办?
那么只要把后汉书,吴书里曹嵩先死的这一句划掉就行了。
吴书里还有曹操请诏的地方矛盾了,只要搬出元朝史书《续后汉书》就行了。
吴书里还有田楷刘备救援徐州,那就模糊一下说田楷刘备在初平四年末兴平元年初救援徐州就行了。
你敢说这是自选节选拼接,有错误的段落要一视同仁的排除,那你就是饭圈。
只要你是饭圈,那就拉黑,赢了。
三国志武帝纪【四年春,军鄄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陶谦部分【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这里,谦兵不止是谦兵)
【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后汉书应邵传【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后汉书陶谦部分【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兴平元年,曹操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会张邈迎吕布据兖州,操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吴书【吴书曰:曹公父於泰山被杀,归咎於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