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义什么样的结局算乐土2.0式悲剧:
无论有没有阻止绝灭大君的诞生、有没有把翁法罗斯的未来还给翁法罗斯人,无论有没有战胜权杖的控制权,只要——
白厄等十二黄金裔在大决战里燃尽了,牺牲了,最后只能微笑着向我们道别、致意、鼓励,但最终不得不消散。这,就叫乐土2.0式悲剧。
我旗帜鲜明地认为:在故事的最后,十二黄金裔必定会以某种类似于模因生命的形式生存下来,与翁星共同拥有“未来”,核心是“未来”,也即不以“纯记忆/过去的残存”等方式留下。
我的讨论的出发点,是站在一个“创作者共情”的角度出发的。
无论翁星的主笔是烧鸡还是其他人,还是一个团队的共同意志的集合。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代入他们——
从崩3到崩铁,对这群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公司继续在壮大,项目的预算在成熟,技术力的支持和话语权更稳固——
一句话,是“实现未竟的遗憾”的时候。
什么是“未竟的遗憾”?
是当你书写一个宏大的故事篇章的时候,发现——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没有一个合理的外部驱动力去打破内在的悲剧结尾;
是从现实预算角度上来讲,没有一个充足的篇幅、预算、表现力和项目周期,去把一个宏愿实现完。
当你不得不有取舍、有权衡,资源又有限,而强行“机械降神,逆天改命”又会极大程度上破坏故事本身的合理性和叙事美感的时候,如何给一个故事收尾?
只能是留下遗憾。让遗憾变成意犹未尽的美。
这就是往事乐土。
而这一次,昔涟已经说出了制作人们最想说的话——
“这一定是个不同以往的浪漫故事”。
试问:
什么才是“不同以往的浪漫”?
若竭尽全力,依旧只能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赚取“纯刀子”的眼泪,显然落了下乘。
没有一个创作者不希望自己在岁月的更迭中,超越过去的自己。
翁星已经用不同角度,以大黑塔、来古士、白厄、昔涟之口,传达了“什么是生命的第一因”“何为神性”“何为人性”的拷问。
开拓者、三月七、丹恒这个开拓小队,与崩三舰长(摄像头)、芽衣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具备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
甚至于,三小只在翁星的局面,像极了拉扎丽娜、铁尔南、米哈伊尔在匹星的局面——镜子小姐被困忆质,列车护卫不知所踪,钟表小子以身入局。
我认为,剧情看到这里,认为翁星结局会是另类的“乐土2.0”的,甚至“还没有真正读懂这个故事”。
如果你认为翁星最终的故事是乐土2.0翻版,就算正义和阳光没有缺席,但一定付出了比如十二黄金裔的永久死亡等代价,那我认为编剧依然还沉溺在“强行撕碎美好”来制造刀子的阶段。
别说读者与观众了,我相信创作者也不甘于这种落了下乘的写法。因为这是一种“示弱”的写法——
因为悲剧结局天生“容易写”,同样的笔力之下,悲剧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天生要强于同样笔力的温暖结局。
而写出“结局纯粹的阳光、温暖”,却又让你觉得“温暖中莫名落泪”,这才能证明翁法罗斯超越了往事乐土。但,难度更大。大的多。因为这证明了“过程中的艰难和成长和蜕变”才是让你心里百感交集的地方,要把这些表现出来,要比“你喜欢的角色以很惨或很盛大的方式死去”要难得多。后者有着非常直接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而剧情发展到3.4这里,编剧们其实拥有这个机会。因为按照目前剧情的展开和铺垫,是可以走向这个结局的。
我的大致预测:
大决战中,融合了白厄的初生的铁墓可能会先以白厄的姿态,以初生的绝灭大君的身份和命格和主角团作战;但三月七和刻律以特殊力量抹除部分岁月的“下大棋”伏笔,连同权杖计划外的丹恒,和我们(开拓者+场外双天才)的力量,可以与铁墓制衡。
来古士(不排除还有亮出真身后的加成)会再一次改变双方力量的均衡,这个时候改变战局的应当是昔涟+意志战胜了铁墓抢夺了主导权的白厄。
三月隐藏的记忆,刻律的大棋,昔涟的力量,很可能是召唤出了这千万轮回中的十二黄金裔的意志(视情况可能还有翁法罗斯人民的意志),最终铆定“生命的第一因,是生命对“自我”的认识,对“本源中的那个自我意识”的萌生。最后靠这种“万千意志积聚的力量”肘赢铁墓、来古士或者还有来古士真身。
重点是,途中必然会有刀子,可能会有暂时的牺牲,但“白厄等黄金裔”在大决战中,不会付出“永远死亡”的代价。
因为只有他们与翁星的人民同在,去让翁星跳出计算机系统的循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去开创一个星球真正的未来和文明,这个故事,才会变得和乐土不一样。
还是那句话,这个用八个版本讲完的盛大故事,如果最后依然还是靠“燃尽十二逐火英雄的生命为代价发刀来讲述一个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那整个故事都落了下乘,依然没有跳出过往的窠臼。
创作者们,比谁都希望,能战胜那个八年前的自己。去书写一个“亲手改变的未来”。
这才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浪漫故事”。

无论有没有阻止绝灭大君的诞生、有没有把翁法罗斯的未来还给翁法罗斯人,无论有没有战胜权杖的控制权,只要——
白厄等十二黄金裔在大决战里燃尽了,牺牲了,最后只能微笑着向我们道别、致意、鼓励,但最终不得不消散。这,就叫乐土2.0式悲剧。
我旗帜鲜明地认为:在故事的最后,十二黄金裔必定会以某种类似于模因生命的形式生存下来,与翁星共同拥有“未来”,核心是“未来”,也即不以“纯记忆/过去的残存”等方式留下。
我的讨论的出发点,是站在一个“创作者共情”的角度出发的。
无论翁星的主笔是烧鸡还是其他人,还是一个团队的共同意志的集合。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代入他们——
从崩3到崩铁,对这群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公司继续在壮大,项目的预算在成熟,技术力的支持和话语权更稳固——
一句话,是“实现未竟的遗憾”的时候。
什么是“未竟的遗憾”?
是当你书写一个宏大的故事篇章的时候,发现——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没有一个合理的外部驱动力去打破内在的悲剧结尾;
是从现实预算角度上来讲,没有一个充足的篇幅、预算、表现力和项目周期,去把一个宏愿实现完。
当你不得不有取舍、有权衡,资源又有限,而强行“机械降神,逆天改命”又会极大程度上破坏故事本身的合理性和叙事美感的时候,如何给一个故事收尾?
只能是留下遗憾。让遗憾变成意犹未尽的美。
这就是往事乐土。
而这一次,昔涟已经说出了制作人们最想说的话——
“这一定是个不同以往的浪漫故事”。
试问:
什么才是“不同以往的浪漫”?
若竭尽全力,依旧只能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赚取“纯刀子”的眼泪,显然落了下乘。
没有一个创作者不希望自己在岁月的更迭中,超越过去的自己。
翁星已经用不同角度,以大黑塔、来古士、白厄、昔涟之口,传达了“什么是生命的第一因”“何为神性”“何为人性”的拷问。
开拓者、三月七、丹恒这个开拓小队,与崩三舰长(摄像头)、芽衣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具备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
甚至于,三小只在翁星的局面,像极了拉扎丽娜、铁尔南、米哈伊尔在匹星的局面——镜子小姐被困忆质,列车护卫不知所踪,钟表小子以身入局。
我认为,剧情看到这里,认为翁星结局会是另类的“乐土2.0”的,甚至“还没有真正读懂这个故事”。
如果你认为翁星最终的故事是乐土2.0翻版,就算正义和阳光没有缺席,但一定付出了比如十二黄金裔的永久死亡等代价,那我认为编剧依然还沉溺在“强行撕碎美好”来制造刀子的阶段。
别说读者与观众了,我相信创作者也不甘于这种落了下乘的写法。因为这是一种“示弱”的写法——
因为悲剧结局天生“容易写”,同样的笔力之下,悲剧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天生要强于同样笔力的温暖结局。
而写出“结局纯粹的阳光、温暖”,却又让你觉得“温暖中莫名落泪”,这才能证明翁法罗斯超越了往事乐土。但,难度更大。大的多。因为这证明了“过程中的艰难和成长和蜕变”才是让你心里百感交集的地方,要把这些表现出来,要比“你喜欢的角色以很惨或很盛大的方式死去”要难得多。后者有着非常直接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而剧情发展到3.4这里,编剧们其实拥有这个机会。因为按照目前剧情的展开和铺垫,是可以走向这个结局的。
我的大致预测:
大决战中,融合了白厄的初生的铁墓可能会先以白厄的姿态,以初生的绝灭大君的身份和命格和主角团作战;但三月七和刻律以特殊力量抹除部分岁月的“下大棋”伏笔,连同权杖计划外的丹恒,和我们(开拓者+场外双天才)的力量,可以与铁墓制衡。
来古士(不排除还有亮出真身后的加成)会再一次改变双方力量的均衡,这个时候改变战局的应当是昔涟+意志战胜了铁墓抢夺了主导权的白厄。
三月隐藏的记忆,刻律的大棋,昔涟的力量,很可能是召唤出了这千万轮回中的十二黄金裔的意志(视情况可能还有翁法罗斯人民的意志),最终铆定“生命的第一因,是生命对“自我”的认识,对“本源中的那个自我意识”的萌生。最后靠这种“万千意志积聚的力量”肘赢铁墓、来古士或者还有来古士真身。
重点是,途中必然会有刀子,可能会有暂时的牺牲,但“白厄等黄金裔”在大决战中,不会付出“永远死亡”的代价。
因为只有他们与翁星的人民同在,去让翁星跳出计算机系统的循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去开创一个星球真正的未来和文明,这个故事,才会变得和乐土不一样。
还是那句话,这个用八个版本讲完的盛大故事,如果最后依然还是靠“燃尽十二逐火英雄的生命为代价发刀来讲述一个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那整个故事都落了下乘,依然没有跳出过往的窠臼。
创作者们,比谁都希望,能战胜那个八年前的自己。去书写一个“亲手改变的未来”。
这才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浪漫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