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遮挡和回抛,高度不足和台内这些相对少见一点
就本人这几年的观赛经验看,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绝大部分运动员的发球都无法做到完全不违规
关于违规的影响,个人认为单纯的回抛和下落期遮挡(不遮击球点)对发球威力的提升非常有限
回抛无非是想更好的合力,到世界级水平之后其实很难单靠旋转的强度让对手吃发球
下落期遮挡的影响更小,接发球主要看的是板型,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基本上都会在击球之前一直用身体挡住球拍,只有击球点才露出拍面(遮拍不犯规),让对手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职业运动员的发球本来就是电光火石,个人感觉击球之前短暂遮住对判断旋转的影响真的很有限
另外这么多年也很少有运动员纠结这两种违规,虽然违规怎么说都是违规,但互相已经默认,我敢说上至马龙,下至世排几百名的运动员,都有过以上两种违规的经历
真正威力大的是完全遮住击球点,尤其是和大回抛相配合之后,既无法准确判断旋转,旋转的强度也比较大,很难用中性的方式去处理。比较典型的就是手臂遮挡和回抛勾手,代表运动员就不说了
有鹰眼绝对是个好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私以为我发球的干净程度是世界级的,对于故意犯规的运动员也一直感到不齿,平时打球也能遇见一些故意遮挡的。如果通过鹰眼能够真正限制各种违规,我觉得运动员们的发球会慢慢变得完全合规,进而带动大部分乒乓球参与者提升球品
不过目前看来,鹰眼的局限性还非常大
首先是鹰眼只有球员挑战或判罚争议时才能启用,无法自动识别,非常扰乱节奏,而且一旦球员接球了,不管这个发球有多违规,只要裁判没判就是好球
(个人感觉很多球员不是不想挑战,只是第一反应是去接球了,运动员们的发球又快,一不留神就发过来了)
其次是鹰眼每次只能检测一种犯规,这是我感觉最人工智障的一点,如果说一个半遮不遮半回抛不回抛的发球,球员挑战遮挡,但实际是回抛而不是遮挡,不仅违规发球没有受到惩罚,受害者反而要丢掉一分
最后就是鹰眼受人工的影响太大,标准也不完善,同样是下落期遮挡,不同的赛事里有时候算犯规有时候不算,不同裁判的判罚尺度和眼力也不一样,有可能满长违规但一个不判,有可能其实没违规但是裁判老跳出来打断比赛,甚至有可能出现见人下菜碟的情况
就本人这几年的观赛经验看,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绝大部分运动员的发球都无法做到完全不违规
关于违规的影响,个人认为单纯的回抛和下落期遮挡(不遮击球点)对发球威力的提升非常有限
回抛无非是想更好的合力,到世界级水平之后其实很难单靠旋转的强度让对手吃发球
下落期遮挡的影响更小,接发球主要看的是板型,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基本上都会在击球之前一直用身体挡住球拍,只有击球点才露出拍面(遮拍不犯规),让对手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职业运动员的发球本来就是电光火石,个人感觉击球之前短暂遮住对判断旋转的影响真的很有限
另外这么多年也很少有运动员纠结这两种违规,虽然违规怎么说都是违规,但互相已经默认,我敢说上至马龙,下至世排几百名的运动员,都有过以上两种违规的经历
真正威力大的是完全遮住击球点,尤其是和大回抛相配合之后,既无法准确判断旋转,旋转的强度也比较大,很难用中性的方式去处理。比较典型的就是手臂遮挡和回抛勾手,代表运动员就不说了
有鹰眼绝对是个好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私以为我发球的干净程度是世界级的,对于故意犯规的运动员也一直感到不齿,平时打球也能遇见一些故意遮挡的。如果通过鹰眼能够真正限制各种违规,我觉得运动员们的发球会慢慢变得完全合规,进而带动大部分乒乓球参与者提升球品
不过目前看来,鹰眼的局限性还非常大
首先是鹰眼只有球员挑战或判罚争议时才能启用,无法自动识别,非常扰乱节奏,而且一旦球员接球了,不管这个发球有多违规,只要裁判没判就是好球

其次是鹰眼每次只能检测一种犯规,这是我感觉最人工智障的一点,如果说一个半遮不遮半回抛不回抛的发球,球员挑战遮挡,但实际是回抛而不是遮挡,不仅违规发球没有受到惩罚,受害者反而要丢掉一分
最后就是鹰眼受人工的影响太大,标准也不完善,同样是下落期遮挡,不同的赛事里有时候算犯规有时候不算,不同裁判的判罚尺度和眼力也不一样,有可能满长违规但一个不判,有可能其实没违规但是裁判老跳出来打断比赛,甚至有可能出现见人下菜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