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门吧 关注:12,645贴子:139,921
  • 27回复贴,共1

第一问:为什么中华几千年文明沉淀出了肉食者鄙这样的真知灼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答:肉食,杀生、残忍、暴戾、愚昧、虚伪、狂躁……千万种劣质集于一身,中华文明早已从大众朴素的道德观里凝炼出言简意赅的成语、俗语。
尊重生命,素粉一碗。向师兄们学习,与大众共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05 21:33回复
    大众共勉?随时出去看看食堂,夜市烧烤再说吧,看看真正的大众吃什么喝什么,你说的大众有几个?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这点就敢称大众?小众都达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06 00:19
    收起回复
      2025-08-01 01:5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肉食者鄙,“肉食者”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僚阶级。以当时的生产力只有这些人可以放开吃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14 16:46
      收起回复
        蔬菜水果相对来说比肉食干净 肉食来说 鸽子肉狗肉海鱼牛羊肉 相对来说 比鸡鸭猪肉干净 但是还是不如蔬菜水果干净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7-21 18:38
        回复
          单纯的放生已经不能增加福报了 尤其是鸽子和狗 粪便污染和叫声扰民 给生态环境和安静的生活 带来巨大的破坏 所以这样放生鸽子和狗 不但没有福报 反而罪孽深重 但是施食可以增加福报 比方说给大树下的蚂蚁 河里的鱼 施食是有大福报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7-21 18:42
          回复
            十善业因果对照表是佛教中关于十种善行及其对应果报的系统阐述,涵盖身、口、意三业的善因与善果。
            十善业与因果对应关系
            十善业是佛教修行的基础准则,通过止恶行善积累福德。以下是具体内容及其因果关联:
            不杀生(护生)。
            善因:尊重生命,慈悲对待众生。
            果报:健康长寿、少病少灾。1
            不偷盗(布施)。
            善因:慷慨助人,不贪非分之物。
            果报:财富丰足、受人敬重。1
            不邪淫(守贞)。
            善因:清净持戒,忠于伴侣。
            果报:家庭和睦、相貌庄严。1
            不妄语(诚实)。
            善因:言行一致,正直可信。
            果报:信誉卓著、人天敬爱。1
            不两舌(调和)。
            善因: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果报:得人信任、善缘广结。1
            不恶口(柔语)。
            善因:温和有礼,以善言安慰他人。
            果报:言辞悦耳、受人欢迎。1
            不绮语(正语)。
            善因:说有益于智慧与道德的话。
            果报:辩才无碍、言语有威。1
            不贪欲(知足)。
            善因:少欲知足,心常安乐。
            果报:所求如意、身心自在。1
            不嗔恚(慈悲)。
            善因:宽容忍辱,心怀慈悲。
            果报:相貌端正、常遇善缘。1
            不邪见(正信)。
            善因:深信因果,修习正法。
            果报:智慧增长、远离愚痴。1
            核心原则
            十善业的因果法则强调“善因必得善果”,其本质是通过净化身口意三业,逐步改善个人命运与境遇。佛教认为,持续践行十善业能积累福德资粮,最终导向解脱。23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7-21 23:31
            回复
              为什么今世有些人 有权有势 有钱 资产规模几十亿几万亿甚至更多 还有制定世界规则的权力 有惩罚人的权力 因为前世今生 做过大善事 具有大福报 有大忍辱的行为 所以今世会有此大福报 其他有大福报的修行 还有五戒十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戒除 贪嗔痴 十善是佛教核心道德规范,分为身、口、意三类共十项:身三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十善的具体内容
              十善源自佛教经典《十善业道经》,是修行者培养善业的基础准则,具体分类如下:
              身业三善(行为规范)。
              不杀生:尊重一切生命,禁止伤害或杀害众生。1
              不偷盗: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提倡布施与诚实。23
              不邪淫:保持正当的两性关系,避免淫乱行为。45
              口业四善(语言规范)。
              不妄语:不说虚假、欺骗性言语。6
              不两舌:不挑拨离间,维护人际和谐。37
              不恶口:避免粗恶、伤人的语言。89
              不绮语:不说无意义的浮夸言辞。2
              意业三善(思想规范)。
              不贪欲:克制对财物、名利的过度追求。13
              不嗔恚:消除怨恨与愤怒,培养慈悲心。58
              不邪见:树立因果正信,远离错误世界观。29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7-21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