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吧 关注:9,965贴子:267,839
  • 7回复贴,共1

清朝军功的回报实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新疆1楼2025-07-04 16:34回复
    族中记载,从军约一二百人,最后混到各类带品级武职六七十人,其中混到武将到顶品级——提督的三人。提督名义上是一省最高武将,类似军区司令级,品级为从一品。当然没有那么多实缺,加提督衔应该也算上了。
    另外,不是八旗,而是绿营。
    战事范围很大,比如太平军,平捻,平回乱,平疆,中法战争......


    IP属地:新疆2楼2025-07-04 16:47
    回复
      2025-08-01 02:5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不会是那个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04 19:17
      收起回复
        没有贻昌。他生于1870年,至少17岁时还在家务农,那时还很穷。应该是20多岁去当了几年兵,回来有了点资产才开始发家的,也就是教员出生前几年,可以说跟清朝一点关系没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09 22:05
        回复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宁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西行漫记
          毛贻昌(顺生)出生于1870年,16岁左右当兵,去的是浙江定海一带,好多年应该是至少5-6年,对应时间大致是1886-1892年。那几年正值1884中法战争和1894中日甲午之间,内部也算稳定,没有战事,也无从建功。但还是靠军饷和出远门的见识,有了第一桶金。
          教员家族具有从军打仗传统,教员在韶山生活期间,大量获得功名的人物如仍在世。即使是那些在他诞生前后已不在人世的人物,亦是相距不远,口碑尚存。毛泽东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受到尚武精神的影响。据韶山的一些老人回忆,教员从小好角力,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对《三国演义》、《水浒》、《说唐》等描写战争的书爱不释手。
          教员在武昌起义后在长沙加入湘军,成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列兵,部队当兵半年。


          IP属地:新疆5楼2025-07-09 2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