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院落慧聚、生态和谐的组团空间
生产用房区域采用风车围合式组团布局,在满足规划容量指标的基础上,将两个组团各自内部围合出中心庭院景观,实现景观均好性的同时外部昭示界面也做到了最大化的展示。


4. 多维高效、井然有序的交通组织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地面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确保园区使用者可以安全便捷的通行。由于生产用房区域不可开挖地下室的限制,大量的停车组织成为本项目的难点,本项目通过创新性空间结构设计,将停车楼融合到研发组团建筑的内侧,成为裙房构成的一部分,停车楼出入口与地下车库相邻设置,高效解决园区大量停车功能的同时提升了园区环境的整体感,同时通过屋面绿化空间的设计,将停车楼公共属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使用者可以共享绿色屋面带来的休闲社交体验。

研发区域主要车流从南北两端的出入口迅速进入地下车库和停车楼,生产区域车流环绕于外部,同时基于生产属性的功能提供了便于货车停靠和通行的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方便货运车行的会车、停靠和装卸。人流从东侧步行界面的硬地和广场汇聚于场地内部分至各个建筑空间,整个园区的交通流线组织高效有序,互不干扰。


5. 模数化、标准化的集成设计
采用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的设计方法,将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集约整合,提高建筑功能品质、质量精度及效率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