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5计算器收集了大量古DNA数据,重构各省汉族的祖源混合模式,如图所示:
.
CHN_Boshan_N——新石器早期博山人
CHN_Qihe-N——新石器早期福建奇和人
CHN_Upper_Yellow_River-LN——黄河上游新石器晚期
CHN_Western_Liao_River_MN——西辽河新石器中期
CHN_Yellow_River_MN——黄河流域新石器中期,即中原仰韶古人或者鲁南大汶口古人
JPN_Jomon——日本绳文人
Lao_Hoabinhian——老挝和平文化古人
RUS_Devils_Gate_Cave_N——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石器早期鬼门洞古人
各省汉族/亚洲各族的血统成分,可拟为这三类古代人群的混和,结果如下:
山东汉族:45%黄河内陆古人,40.9%博山古人,14.1%奇和古人
山西汉族:56.7%黄河内陆古人,25.6%博山古人,17.7%奇和古人
河南汉族:50.5%黄河内陆古人,37.6%博山古人,11.9%奇和古人
四川汉族:60.9%黄河内陆古人,4.4%博山古人,34.7%奇和古人
江苏汉族:55.2%黄河内陆古人,28.2%博山古人,16.6%奇和古人
上海汉族:49.5%黄河内陆古人,34.1%博山古人,16.4%奇和古人
浙江汉族:69.7%黄河内陆古人,10.2%博山古人,20.1%奇和古人
福建汉族:37.1%黄河内陆古人,28.4%博山古人,34.5%奇和古人
湖北汉族:33.9%黄河内陆古人,36.4%博山古人,29.7%奇和古人
广东汉族:33.9%黄河内陆古人,8.9%博山古人,57.2%奇和古人
韩国人:28.5%黄河内陆古人,63.6%博山古人,6.1%奇和古人,1.8%绳文人
日本人:0%黄河内陆古人,78%博山古人,0%奇和古人,22%绳文人
西藏拉萨人:25.4%黄河内陆古人,61.6黄河上游古人,0%博山古人,4.5%奇和古人
壮族:24,9%黄河内陆古人,0%博山古人,75.1%奇和古人
印度尼西亚爪哇人:0%黄河内陆古人,0%博山古人,100%奇和古人
马来人:0%黄河内陆古人,0%博山古人,100%奇和古人
.
正如计算器所呈现的汉族民系,无一例外地都带有大量的黄河内陆古人成分,而且是主源。除此之外,鲁北博山古人、福建奇和古人,对部分汉族民系的形成也有大量遗传贡献,福建奇和古人主要存在于岭南和东南亚,鲁北博山古人主要存在于山东周边和东北亚(日本、韩国、锡伯),都是很好地保存了自己血统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