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哈工程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然而,既无冷气可摆脱,又怎能够向上走?这闷罐似的教室,倒成了苦熬的囚笼了。
哈尔滨的夏日,虽不及南方酷暑之绵长,但一旦热浪来袭,却也如蒸笼般实在。一进教室,那粘稠的热气便无声地裹上身来,汗珠如蚁群般迅速爬满脖颈。吊扇高悬,几片铁叶子奋力搅动,送下的却仿佛是从锅炉房引来的热风,吹得讲义页角卷曲焦黄,吹得人头脑昏沉如堕烟海。偏是此刻,讲台上先生正讲到紧要处,满口“严谨求实”、“三海一核”,声音却像隔了层湿透的帆布,嗡嗡然听不真切。学生们唯有强撑着沉重的眼皮,那眼皮似有千斤闸门坠着,稍不留神便要轰然落下。
我素知,校中诸公理事,自有其一套严谨规程。譬如这空调一事,向来是“要装”的,自打踏进这军工大院起,便已闻此承诺,然而终究只飘荡在口头,如海市蜃楼,虚渺得令人心焦。偶有学子被这铁皮蒸笼逼得忍无可忍,递上几纸恳请,不多时便有“需严谨论证”、“涉及楼体承重及线路改造”、“军工标准要求高,需慎之又慎”等词句传回,犹如石沉大海,仅余一丝涟漪,旋即归于沉寂。而主楼(或机关楼)内却是另一番洞天,冷气开得十足,玻璃门上甚至凝着细密水珠,里头开会的长官们,西装革履,神清气爽,谈笑风生,想必他们的学问亦如这冷气,自有其“系统制冷”的妙法,能隔绝了凡尘俗热罢。
前几日,恰逢领导巡视21B教学楼(或某栋老楼),时值午后,西晒正烈。领导推门而入,一股裹挟着粉笔灰的热浪迎面扑来,领导亦不免掏出手帕,在光洁的额角按了按,然口中旋即嘉勉道:“军工学子,当锤炼意志!这点热浪,算得什么考验?”其情其景,使人恍惚忆起那“何不食肉糜”的千古之问,竟在今日松花江畔重现。我隐于后排人丛,忽闻邻座有细语切齿:“心比机舱还闷。”——诚哉斯言!连汗腺都要讲奉献、耐高温,人岂非成了这铁壳蒸笼里的活体“热试”部件?
前夜我竟做了个怪梦,恍惚间,似又立于奥列霍夫广场铜像之下,抬头望见新建成的智慧海洋大楼(或某新楼)上,赫然悬着巨幅电子屏:“本楼恒温恒湿,冷气全开!”我心头狂喜,踉跄奔去,奋力推开沉重的玻璃门,寒气扑面——却是一间校史陈列馆。馆内果然清凉如秋,一台硕大笨重、漆皮剥落的老式船用空调机组,被郑重其事地供奉在防弹玻璃罩内,标签铭文:“我国早期某型舰船空调系统——我校参与研制的重要历史见证。”四壁寂静无声,唯有那铁壳巨物在罩内,发出沉闷而空洞的、仿佛来自深海般的低鸣。
惊醒时,背心尽湿,窗外依旧是无休无止的蝉嘶,间或夹杂着远处船厂隐隐的汽笛。
原来那清凉的幻境,终不过是防弹玻璃罩中一具早已退役的冰冷铁骸;而青年们欲摆脱这无形“冷气”枷锁的唯一法门,似乎唯有先挣脱那画饼充饥、循环往复的“论证”与“规划”——“规划”,至今仍锁在保密图纸柜里,这安空调的工程,竟比造一艘核潜艇还要曲折漫长。
---
哈尔滨的夏日,虽不及南方酷暑之绵长,但一旦热浪来袭,却也如蒸笼般实在。一进教室,那粘稠的热气便无声地裹上身来,汗珠如蚁群般迅速爬满脖颈。吊扇高悬,几片铁叶子奋力搅动,送下的却仿佛是从锅炉房引来的热风,吹得讲义页角卷曲焦黄,吹得人头脑昏沉如堕烟海。偏是此刻,讲台上先生正讲到紧要处,满口“严谨求实”、“三海一核”,声音却像隔了层湿透的帆布,嗡嗡然听不真切。学生们唯有强撑着沉重的眼皮,那眼皮似有千斤闸门坠着,稍不留神便要轰然落下。
我素知,校中诸公理事,自有其一套严谨规程。譬如这空调一事,向来是“要装”的,自打踏进这军工大院起,便已闻此承诺,然而终究只飘荡在口头,如海市蜃楼,虚渺得令人心焦。偶有学子被这铁皮蒸笼逼得忍无可忍,递上几纸恳请,不多时便有“需严谨论证”、“涉及楼体承重及线路改造”、“军工标准要求高,需慎之又慎”等词句传回,犹如石沉大海,仅余一丝涟漪,旋即归于沉寂。而主楼(或机关楼)内却是另一番洞天,冷气开得十足,玻璃门上甚至凝着细密水珠,里头开会的长官们,西装革履,神清气爽,谈笑风生,想必他们的学问亦如这冷气,自有其“系统制冷”的妙法,能隔绝了凡尘俗热罢。
前几日,恰逢领导巡视21B教学楼(或某栋老楼),时值午后,西晒正烈。领导推门而入,一股裹挟着粉笔灰的热浪迎面扑来,领导亦不免掏出手帕,在光洁的额角按了按,然口中旋即嘉勉道:“军工学子,当锤炼意志!这点热浪,算得什么考验?”其情其景,使人恍惚忆起那“何不食肉糜”的千古之问,竟在今日松花江畔重现。我隐于后排人丛,忽闻邻座有细语切齿:“心比机舱还闷。”——诚哉斯言!连汗腺都要讲奉献、耐高温,人岂非成了这铁壳蒸笼里的活体“热试”部件?
前夜我竟做了个怪梦,恍惚间,似又立于奥列霍夫广场铜像之下,抬头望见新建成的智慧海洋大楼(或某新楼)上,赫然悬着巨幅电子屏:“本楼恒温恒湿,冷气全开!”我心头狂喜,踉跄奔去,奋力推开沉重的玻璃门,寒气扑面——却是一间校史陈列馆。馆内果然清凉如秋,一台硕大笨重、漆皮剥落的老式船用空调机组,被郑重其事地供奉在防弹玻璃罩内,标签铭文:“我国早期某型舰船空调系统——我校参与研制的重要历史见证。”四壁寂静无声,唯有那铁壳巨物在罩内,发出沉闷而空洞的、仿佛来自深海般的低鸣。
惊醒时,背心尽湿,窗外依旧是无休无止的蝉嘶,间或夹杂着远处船厂隐隐的汽笛。
原来那清凉的幻境,终不过是防弹玻璃罩中一具早已退役的冰冷铁骸;而青年们欲摆脱这无形“冷气”枷锁的唯一法门,似乎唯有先挣脱那画饼充饥、循环往复的“论证”与“规划”——“规划”,至今仍锁在保密图纸柜里,这安空调的工程,竟比造一艘核潜艇还要曲折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