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联网系统是为了更方面看病,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窃取患者病历资料、隐私的工具。病历被称为“第二生命档案”。它不仅记录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就诊过程和诊疗决定,更是公民隐私权利中最敏感的部分之一。我们从未想到,在这个以“法治”自居的时代,个人最私密的病历资料,竟然可以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随意调用。法制年代,一切要围着法走,现在却有人屡屡违法。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在卫生纸提供给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赫然出现了我在另一家医院就诊的病历复印件。问题是:我从未提交,也未被告知其病历将被他人获取。 那么问题来了:1、这份病历是谁提供的?2、是谁授权他们可以查看这份属于患者个人隐私的文件,并且打印出来使用?根据《民法典》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也明确规定:患者的病历资料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取。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病历是受法律保护的隐私资料。但在现实中,它却往往成了权力案头的“内部材料”。医生一句我们内部要用,在没有任何患者授权、也没有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病历资料就这样被“流出了。很可能,提供的人就是医院内部人员——一个小小的点击、一次随手的复印,就足以让一个公民的身体隐私流向陌生人、主管部门,甚至网络平台。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今天是他们偷偷拿走了病历,明天是否可以拿走影像资料?后天是否可以翻出手术记录?再往后,是不是只要他们说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隐私都可以被调取、被利用?为什么现实中仍然如此轻易地发生?究竟是对法规的无知,还是对规则的蔑视?还是权力太过顺手?#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正骨后遗症 #被康复师正骨受害者 #我的日常 #医疗纠纷 #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