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3日漏签0天
大学吧 关注:2,430,381贴子:19,913,24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大学吧
>0< 加载中...

想转专业的准大一新生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D云起时
  • 那年高考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问一下大学转专业难吗,因为本人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因为本来想学计算机的但是分数不够只能学报其他专业,但是又不想复读,就想问一下大学转专业难吗?在线求!欢迎给我大佬指点


  • 软天空里面有
  • 逢考必过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转专业进入计算机专业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但需结合政策趋势、院校要求及个人策略系统准备。以下结合最新数据和各校政策,为你梳理关键信息与行动指南:
🔓 一、政策宽松度提升:转出限制减少
1. “零门槛转出”普及化
- 范围扩大:吉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取消转出限制(无成绩排名或比例要求),仅限制艺术体育类、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类型。
- 成功率提升:
- 吉林大学近3年转专业成功率稳定在50%(2025年2153人申请,1063人成功);
- 北京科技大学成功率高达80%。
2. 多次申请机会开放
- 多数高校提供大一、大二两次申请窗口(如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甚至覆盖大一至大四,为后期转专业留出空间。
⚠️ 二、转入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挑战
尽管转出容易,但计算机作为热门专业,转入门槛依然严苛:
考核维度 具体要求与限制 典型院校案例
成绩门槛 无挂科,绩点排名前30%-50% 郑州航院:排名前50% + 数学/英语单科≥70分;西南财大:必修课均分≥80(拔尖班)或75(普通班)
专业考核 笔试(C语言/数据结构) + 面试(项目经历/逻辑思维) 哈华德学院:C语言笔试 + 综合面试;华南师大: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笔试+实验+面试
名额限制 接收名额少,竞争激烈 上海交大:2025年仅招10人;东莞理工:计算机大类上限33人
背景限制 部分院校仅收理工科 东莞理工:明确拒收文科考生;武汉理工:文科生转计算机“基本无望”
补修要求 跨大类需补数学/编程课 西南财大:转入后需补修《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
🛠️ 三、提升成功率的4大策略
1. 绩点优先,强化核心课程
- 数学/英语:多数院校单独设分数线(如郑州航院要求≥70分);
- 编程课:若有相关课程(如C语言),成绩需保持优秀(面试常追问细节)。
2. 提前自学计算机核心内容
- 必学5大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转专业考核重点);
- 实战项目:开发简易工具(如学生管理系统),面试时可展示代码仓库(GitHub)。
3. 精准定位目标院校政策
- 名额分配:东莞理工按年级/专业细分名额(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仅15人);
- 考核权重:华南师大面试占40%,需重点准备专业认知和技术趋势分析。
4. 善用“适应期”与调剂机制
- 适应期:吉林大学等校提供1个月试读,不适应可退回原专业;
- 院内调剂:填报志愿时勾选“接受调剂”(如东莞理工允许院内调剂至相关专业)。
🔄 四、若转专业失败:备选路径
1. 跨学科课程+双学位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要求所有学生修20个跨学科学分,可借此选修计算机课程;
- 辅修计算机双学位(部分院校认可度接近第一学位)。
2. 考研跨考计算机
- 重点科目:数学+英语+专业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 友好项目:宾大MCIT、南加州CS37等专为非CS背景设计。
3. 技能导向型积累
- 认证:考取阿里云ACA/ACP(简历加分项);
- 实习/开源:参与GitHub项目或实习,弥补专业背景不足(如陈睿洋通过项目逆袭硅谷offer)。
💎 总结:分阶段行动指南
- 短期(1-3个月):
- 稳住当前专业绩点(尤其数学/英语);
- 自学C语言+数据结构(推荐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离散数学》)。
- 中期(3-6个月):
- 开发小项目(如爬虫工具/管理系统),积累代码量;
- 调研目标院校转专业细则(名额/考核形式)。
- 长期(6-12个月):
- 参与竞赛(ACM/蓝桥杯)或实习;
- 若转专业未果,启动考研或双学位计划。
计算机领域的入场券从来不止一张。即使未转入专业,通过课程、项目、认证的积累,你依然能跻身技术赛道——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持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技术的热情。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