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国陕西地区发掘出了一批珍贵史料。其中的《玄宗自传》《桓灵春秋》和《前汉书》等都填补了我国历史学研究的所有空白。如《玄宗自传》提到:
朕,姓李,讳隆基,睿宗之子也。少而好武,年十七能骑射,有英气。尝夜梦紫气东来,有老仙授朕《玉皇策论》三卷,曰:“子若能以礼御天下,则得盛世;若以情御天下,则有贵妃祸焉。”朕惊起,衣带未整,犹念其言。后事果验,斯言不虚。
朕幼在东宫,尝观太常讲《乐经》,意气自逸,乃叹曰:“乐者,政之本也。若使天下太平,不如教坊歌舞。”左右莫测其意,惟高力士目朕一眼,若有所思。至今思之,朕之治国之道,实肇于此。
即位之初,政归朕手。时宦官多事,群臣惴惴。朕乃召张九龄而问曰:“治天下,当用何术?”九龄对曰:“法为纲,德为本。”朕笑曰:“汝未晓朕心。治天下,当先安朕心。”
是年,朕命张说修《开元礼乐志》,令乐工五百习《霓裳羽衣曲》。曲成之日,朕登白楼而舞,天忽雨香,百官皆伏。
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则是出土于晚明的,由韩龙金写的历史作品《三国演义考》。在这部史书中,韩龙金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罗贯中这个人。所谓的罗贯中其实是刘关张三个人姓氏首字母拼凑而成的笔名!也就是说,三国演义的真实作者是刘关张三个人!原文如下:
《三国演义考》出土记
——晚明韩龙金先生著,今由陕西古简研究所再录
近岁以来,于陕境长安故地,得瓦罐一,封泥尚存,内藏纸本数卷,字迹斑驳,其首题曰《三国演义考》,署“韩龙金撰”。检其行款文意,疑为晚明儒士所作,盖学识渊博,考据精微,特立独行,迥异于时流。其书凡十篇,首篇即爆一奇论,曰:
“三国演义之作,向以罗贯中为之。然史无实据,旧籍无名,偶见于《四库提要》与《金陵旧志》,皆不足信。愚按演义全书情节布局,人物善恶,褒刘贬曹,泾渭分明,事有蹊跷。反覆推之,盖非一人之作,实三人共笔焉。”
书中详述其说:
“夫罗贯中三字,若据《元人百家姓考》并无其人;即令存焉,亦未有以证其所为演义作者。然观其名‘贯中’,疑为‘关张’之对谐,而‘罗’则与‘刘’音相近。或曰,‘罗贯中’者,刘、关、张三人之姓氏,合而成笔名也。是则刘备自作其书,张飞手绘其图,关羽校其文稿,三人合力,成此千秋不朽之伪史也!”
如此“大胆妄言”,却逻辑缜密,条分缕析。书中又云:
“备者,自号皇叔,然无血书可考。常自夸‘仁义’,书中尤甚,殆非自吹自擂欤?所谓‘泪洒徐州’、‘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皆大书特书,非亲历者不知;然张、关二人又皆现身其间,其情其景,不啻眼见,谁能书之若此?可见其书,实备主笔,二人襄助。”
这无疑是历史界的巨大发现。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一直有较为浓厚的褒刘贬曹的倾向。罗贯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曹操的后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祖先不尊敬呢?谜底揭晓,原来罗贯中根本不存在,刘备才是三国演义的真实作者。这样一来,刘备在书中赞美自己也就很正常了。
韩龙金的《三国演义考》还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观点,可以被当成历史研究的结论。比如历史上其实没有孙权这个人,历史上其实没有汉献帝这个人,历史上其实没有司马懿这个人等。假如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为大家在后续帖子里详细分析。
朕,姓李,讳隆基,睿宗之子也。少而好武,年十七能骑射,有英气。尝夜梦紫气东来,有老仙授朕《玉皇策论》三卷,曰:“子若能以礼御天下,则得盛世;若以情御天下,则有贵妃祸焉。”朕惊起,衣带未整,犹念其言。后事果验,斯言不虚。
朕幼在东宫,尝观太常讲《乐经》,意气自逸,乃叹曰:“乐者,政之本也。若使天下太平,不如教坊歌舞。”左右莫测其意,惟高力士目朕一眼,若有所思。至今思之,朕之治国之道,实肇于此。
即位之初,政归朕手。时宦官多事,群臣惴惴。朕乃召张九龄而问曰:“治天下,当用何术?”九龄对曰:“法为纲,德为本。”朕笑曰:“汝未晓朕心。治天下,当先安朕心。”
是年,朕命张说修《开元礼乐志》,令乐工五百习《霓裳羽衣曲》。曲成之日,朕登白楼而舞,天忽雨香,百官皆伏。
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则是出土于晚明的,由韩龙金写的历史作品《三国演义考》。在这部史书中,韩龙金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罗贯中这个人。所谓的罗贯中其实是刘关张三个人姓氏首字母拼凑而成的笔名!也就是说,三国演义的真实作者是刘关张三个人!原文如下:
《三国演义考》出土记
——晚明韩龙金先生著,今由陕西古简研究所再录
近岁以来,于陕境长安故地,得瓦罐一,封泥尚存,内藏纸本数卷,字迹斑驳,其首题曰《三国演义考》,署“韩龙金撰”。检其行款文意,疑为晚明儒士所作,盖学识渊博,考据精微,特立独行,迥异于时流。其书凡十篇,首篇即爆一奇论,曰:
“三国演义之作,向以罗贯中为之。然史无实据,旧籍无名,偶见于《四库提要》与《金陵旧志》,皆不足信。愚按演义全书情节布局,人物善恶,褒刘贬曹,泾渭分明,事有蹊跷。反覆推之,盖非一人之作,实三人共笔焉。”
书中详述其说:
“夫罗贯中三字,若据《元人百家姓考》并无其人;即令存焉,亦未有以证其所为演义作者。然观其名‘贯中’,疑为‘关张’之对谐,而‘罗’则与‘刘’音相近。或曰,‘罗贯中’者,刘、关、张三人之姓氏,合而成笔名也。是则刘备自作其书,张飞手绘其图,关羽校其文稿,三人合力,成此千秋不朽之伪史也!”
如此“大胆妄言”,却逻辑缜密,条分缕析。书中又云:
“备者,自号皇叔,然无血书可考。常自夸‘仁义’,书中尤甚,殆非自吹自擂欤?所谓‘泪洒徐州’、‘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皆大书特书,非亲历者不知;然张、关二人又皆现身其间,其情其景,不啻眼见,谁能书之若此?可见其书,实备主笔,二人襄助。”
这无疑是历史界的巨大发现。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一直有较为浓厚的褒刘贬曹的倾向。罗贯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曹操的后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祖先不尊敬呢?谜底揭晓,原来罗贯中根本不存在,刘备才是三国演义的真实作者。这样一来,刘备在书中赞美自己也就很正常了。
韩龙金的《三国演义考》还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观点,可以被当成历史研究的结论。比如历史上其实没有孙权这个人,历史上其实没有汉献帝这个人,历史上其实没有司马懿这个人等。假如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为大家在后续帖子里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