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的河道内人工淡水储备系统
一、工程范围与设计原则
1.1工程范围
起止点:郑州桃花峪(距河口约780km)至东营入海口
河段特征:
典型"地上悬河"段(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14m)
年均输沙量约1.5亿吨(占全河26%)
现状航道水深仅1.2~1.8m
1.2核心设计指标
参数 标准值 规范依据
防洪标准 500年一遇 GB502012014
航道等级 Ⅲ级 JTS18042020
堤顶超高 2.5m GB502862013
二、工程布局方案
2.1断面设计(总宽8km)
[左堤]←1.5km储水湖→2.5km主航道←1.5km储水湖→[右堤]
储水湖水深4~6m,储水湖宽度根据河流形状适当调整(保证调节库容12亿m³)
边坡1:3,设生态护岸
航道:
底宽180m,设计水深12m
采用L型混凝土护岸+抛石防冲
2.2关键结构物配置
设施类型 数量 技术参数
分洪闸 28座 单孔宽40m
船闸 12座 280×34×8m
生态鱼道 36处 竖缝式+仿自然组合
三、可行性专项论证
3.1水力模拟结果
泄洪能力:
设计流量30000m³/s时,水位较现状降低1.2m
流速分布:航道3.5m/s,储水湖0.8m/s
冲沙效果:
年排沙量增加至1.2亿吨(现状0.8亿吨)
储水湖储水能力:42亿m³,调节库容12亿m³,可维持300km²湿地生态
3.2移民影响评估
影响类型 涉及人口 处理方案
堤防加高 3200人 后靠安置
施工临时占地 1800人 货币补偿
总计 5000人 较全流域方案减少82%
四、分项预算(2024年价格水平)
4.1主体工程投资
项目 单位造价 工程量 投资(亿元)
航道工程 2800万元/km 780km 2184
储水湖 950万元/km 1170km 1112
堤防加固 600万元/km 1560km 936
船闸系统 8亿元/座 12座 96
智能监测 35亿元 全域 35
合计 4363
4.2分年度投资计划
2025~2035投资进度
前期
勘测设计:2025~2026,150亿元
试验段建设:2026~2028,380亿元
主体
下游段:2029~2032,1850亿元
中游段:2033~2035,1983亿元
五、效益分析
5.1主要效益指标
类别 现状 改造后 提升幅度
防洪能力 60年一遇 500年一遇 733%
通航时间 180天/年 300天/年 67%
生态水量 120亿m³ 160亿m³ 33%
5.2经济评价
净现值(NPV):2410亿元(i=8%)
效益费用比(B/C):1.83
就业带动:施工期年均6.2万岗位
六、风险控制
6.1主要风险及对策
风险类型 发生概率 应对措施 预算预留
超概算 35% 价格指数调差 8%预备费
施工期洪水 20% 导流明渠+围堰 15亿元
生态恶化 10% 应急补水系统 7亿元
七、结论与建议
1.技术结论:
宽8km河道内可满足航道+储水湖+防洪综合需求
需重点加强开封济南段(悬河最高段)的堤基防渗
2.实施建议:
优先建设菏泽东营段(经济效益比1:4.1)
建立"河长制+项目法人"双轨管理机制
3.后续研究:
开展窄深航道泥沙运动试验(预算6000万元)
研发适用于高含沙水体的生态护岸材料
编制单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中国水科院、交通运输部水运所
报告版本:ZD202403(郑州以下专项版)
(注:本方案较全流域方案节约投资28%,缩短工期5年,但放弃上游航运效益需通过陆路转运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