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看完的金庸原著是《倚天屠龙记》,因为那个时候非常喜欢张无忌。虽然经过这么多年,郭靖已经成为我心中第一(和萧峰并列),但是回望初心,张无忌还是有一席之地。比较奇怪的是,我对杨过始终没有十分喜爱,所以《神雕侠侣》一直没有看…这些年感觉张无忌的风评下跌得很厉害,甚至影视作品魔改张无忌性格几乎是金庸所有大长篇主角里面最厉害的,秉着“不忘初心”的原则…我想为无忌哥哥说几句……作为射雕三部曲收官之作的大男主,张无忌叠满了外挂:无论是出身、武功、事业、爱情,都是顶配。但也因为这样,这部作品特别容易被当作爽文来看,情节“大开大阖”,群戏目不暇接,以至于看客都不在意主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因为代入主角实在很爽…而自己像不像他实在不重要…在我看来,张无忌的性情,在金庸众多主角之中,是属于有翡君子那一挂的,兼有陈家洛的温润和气,却没有他的迂腐懦弱。深层剖析,张无忌性格最深的底色其实是善良和温柔。表面上看,这两点,放在一个江湖人物身上非常难自洽,尤其是帮派领袖。但金庸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潜在的人物性格与身份的矛盾,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深度,使得这部作品区别于爽文。善良这种品质看起来是极容易拥有的(所谓人性本善),但其实它更容易消弥于无形。在生死攸关之际或者利害得失之时,善良往往被第一个抛开,尤其是在丛林法则对男性的规训之下,几乎没有哪个大丈夫不如是。所以金庸让张无忌在冰火岛长大。所以在眼睁睁看着父母皆被江湖帮派逼死之后,张无忌从未筹谋过报仇;当谢逊及明教众人多次被成昆陷害,他也只是倾力挽回局面、化解仇恨;当朝廷挑动江湖纷争设下陷阱,他一面力破阴谋顺势聚义,一面也还是交出真心与赵敏把酒称友,不置人于绝路,亦不自绝于人。至于他的温柔(这对于男性角色来说太难刻画了),从永远记得汉水边渔船上周芷若一饭之恩,到千里跋涉带杨不悔寻父途中给她买的小糖人,从不忍看“代母受过”的小昭离去而落泪,到亲为赵敏画眉,张无忌的细腻堪比段誉,但却不似那般痴傻,他心中有成算,既要不负恩义与情爱,又要能护身边人周全。所以胸有丘壑的赵敏、心深似海的周芷若、冰雪聪明的小昭、之死靡它的蛛儿,都对张无忌动了真情。这样的张无忌,偏偏还是一个看淡身前身后事的人,什么王图霸业、什么千秋万世名,说放下就放下了。所以张无忌,真的不只是总被诟病的优柔寡断,这可能恰恰是他仅有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