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规划定位
唐白河航道被纳入国家《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四纵四横两网”中的第四纵“汉湘桂”通道,是河南省“一纵三横九支”布局中唯一的纵向骨干航道,连接汉江与长江水运体系。
总里程:128公里(唐河段),远期规划延伸至935公里。
航道等级:按四级标准建设(通行500吨级船舶),预留升级至三级航道(千吨级)条件。
枢纽工程:分两期建设6座船闸枢纽(含水台子、郭滩、马店等),船闸尺寸为180×23×4米(长×宽×门槛水深)。
建设分期
一期工程(省界至马店段,66公里):
投资46.88亿元,新建水台子、郭滩枢纽及3座码头作业区(王庄、龙潭、郭滩)。截至2024年底,泄水闸通水、船闸主体完工,完成总投资的75%,计划2025年6月底通航。
二期工程(马店至社旗段,62公里):
2024年底启动前期工作,规划新建弋湾、源潭枢纽,改造5座碍航桥梁,新建10个500吨级泊位,总投资估算90亿元。
二、核心进展
施工节点:
水台子枢纽泄水闸已封顶(2024年6月),郭滩枢纽闸底板完工;郭滩大桥2025年2月合龙,疏浚土方量达1200万立方米。
跨省协作:
鄂豫两省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协同解决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延期跨省互认)、防洪调度及双沟枢纽建设。
配套设施:
同步推进南阳港建设,规划黄台岗、城郊作业区8个1000吨级泊位,构建“公铁水”联运枢纽。
三、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
水运成本降至0.06元/吨公里,较公路运输降低75%,年货物吞吐量达1500万吨(2035年规划2950万吨)。
全线贯通后,年节约物流成本约40亿元,缩短南阳至武汉水运里程120公里。
生态与战略价值
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节约标准煤24万吨。
形成衔接武汉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水运大动脉,支撑南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四、时间规划
阶段 时间节点 目标
一期通航 2025年6月底 实现省界至马店段通航
试通航 2025年底 全线试运行
全线贯通 2026年 128公里航道全面运营
该工程将重现历史上“黄金水道”功能,推动南阳形成“空铁水公”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唐白河复航工程总投资额依据建设范围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河南段(社旗至豫鄂省界128公里)
总投资额
河南段复航工程总投资为136.88亿元,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省界至马店段66公里):投资46.88亿元,新建水台子、郭滩枢纽及3处码头作业区(王庄、龙潭、郭滩)。
二期工程(马店至社旗段62公里):投资90亿元,新建马店、源潭、弋湾枢纽及3处码头作业区(唐河、源潭、社旗)。
二、湖北段(襄阳唐白河航道升级)
独立投资额
湖北段襄阳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主要提升唐白河航道至1000吨级、唐河航道至500吨级,与河南段航道衔接。
三、跨省协调投资
鄂豫两省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协同解决用地审批、防洪调度及双沟枢纽对接问题,但未单独披露跨省协调投资金额。
综上:
河南段总投资136.88亿元(截至2025年6月,一期完成投资超75%,二期启动前期工作);
湖北段总投资13亿元(独立核算)。
两省项目合计总投资约149.88亿元,共同构建连通汉江与长江的千吨级水运通道。
唐白河复航工程规划建设的“滚水坝”(即梯级水利枢纽或船闸枢纽)数目为5座。这些枢纽分布于唐白河航道全程,具体如下:
枢纽名称与分布:
水台子枢纽(位于鄂豫省界)
郭滩枢纽(位于河南唐河县)
马店枢纽(规划于河南段)
源潭枢纽(规划于河南段)
弋湾枢纽(规划于河南段)
工程从湖北襄阳崔家营水利枢纽向上游延伸,覆盖河南新野县、唐河县、社旗县及湖北襄阳市段,形成连续梯级渠化航道。
建设背景与功能:
这些滚水坝按四级航道标准设计(通行500吨级船舶),兼有水位调节、通航和防洪功能,旨在恢复唐白河历史“黄金水道”作用,支撑区域通江达海物流体系。枢纽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省界至马店段)包括水台子、郭滩枢纽,已基本完工;二期(马店至社旗段)包括马店、源潭、弋湾枢纽,计划2025年底开工。
该数字基于国家及省级规划文件,并已纳入鄂豫两省联合推进机制,确保工程协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