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
《华阳国志·卷七、十一》:
宦人黄皓,便僻佞慧,畏允,不敢为非。后主欲采择,允曰:“妃后之数,不可过十二。”
自祎殁后,阉宦秉权。
宦人黄皓与尚书令陈祗相表里,始预政,皓自黄门丞至今年为奉车都尉、中常侍。姜维虽班在祗右,权任不如,蜀人无不追思董允者。
自瞻、厥用事,黄皓秉权,无能正矫者,惟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而秘书令河南郄正与皓比屋周旋,皓从微至著,既不憎正,又不爱之,官不过六百石,常免于忧患。
大将军维恶皓之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者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本羁旅自讬,而功效无称,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皓承白后主。秋,维出侯和,为魏将邓艾所破,还驻沓中。皓协比阎宇,欲废维树宇,故维惧,不敢还。
瞻长子尚叹曰:“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致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驱马赴魏军而死。
初,安乐思公世子早没,次子宜嗣,而思公立所爱者。(文)立亟谏之,不纳。及爱子立,骄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废。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当以先公,故得尔也。”后安乐公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为书谏责,称“当思立言”。
《汉晋春秋·后主》:
先主卒,刘禅即位。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此言之不从也。习凿齿曰:“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可谓亟而不知礼矣!君子是以知蜀之不能东迁也。”
孙休时,薛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喑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初,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郃正闻之,求见禅曰:“……”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郃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魏以蜀宫人赐诣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七十八·魏纪六~十》:
十二月,汉费祎至汉中,行围守。汉尚书令董允卒;以尚书吕乂为尚书令。董允秉心公亮,献可替否,备尽忠益,汉主甚严惮之。宦人黄皓,便僻佞慧,汉主爱之。……自陈祗有宠,而汉主追怨董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阿意迎合而皓浸润构间故也。
汉主数出游观,增广声乐。太子家令巴西谯周上疏谏曰:"……"汉主不听。
汉主封其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尚书令陈祗以巧佞有宠于汉主,姜维虽位在祗上,而多率众在外,希亲朝政,权任不及祗。
冬,十月,汉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都护、卫将军,共平尚书事,以侍中樊建为尚书令。时中常侍黄皓用事,厥、瞻皆不能矫正,士大夫多附之,唯建不与皓往来。秘书令郤正久在内职,与皓比屋,周旋三十馀年,澹然自守,以书自娱,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故官不过六百石,而亦不罹其祸。汉主弟甘陵王永憎皓,皓谮之,使十年不得朝见。
初,维以羁旅依汉,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功绩不立。黄皓用事于中,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树宇。维知之,言于汉主曰:"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汉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汉主敕皓诣维陈谢。维由是自疑惧,返自洮阳,因求种麦沓中,不敢归成都。
姜维表汉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汉主不听。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刘禅举家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禅之大臣无从行者,惟秘书令郤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禅,禅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
初,汉建棕太守霍弋都督南中,闻魏兵至,欲赴成都,刘禅以备敌既定,不听。
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郤正闻之,谓禅曰:"……"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
《华阳国志·卷七、十一》:
宦人黄皓,便僻佞慧,畏允,不敢为非。后主欲采择,允曰:“妃后之数,不可过十二。”
自祎殁后,阉宦秉权。
宦人黄皓与尚书令陈祗相表里,始预政,皓自黄门丞至今年为奉车都尉、中常侍。姜维虽班在祗右,权任不如,蜀人无不追思董允者。
自瞻、厥用事,黄皓秉权,无能正矫者,惟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而秘书令河南郄正与皓比屋周旋,皓从微至著,既不憎正,又不爱之,官不过六百石,常免于忧患。
大将军维恶皓之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者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本羁旅自讬,而功效无称,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皓承白后主。秋,维出侯和,为魏将邓艾所破,还驻沓中。皓协比阎宇,欲废维树宇,故维惧,不敢还。
瞻长子尚叹曰:“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致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驱马赴魏军而死。
初,安乐思公世子早没,次子宜嗣,而思公立所爱者。(文)立亟谏之,不纳。及爱子立,骄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废。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当以先公,故得尔也。”后安乐公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为书谏责,称“当思立言”。
《汉晋春秋·后主》:
先主卒,刘禅即位。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此言之不从也。习凿齿曰:“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可谓亟而不知礼矣!君子是以知蜀之不能东迁也。”
孙休时,薛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喑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初,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郃正闻之,求见禅曰:“……”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郃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魏以蜀宫人赐诣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七十八·魏纪六~十》:
十二月,汉费祎至汉中,行围守。汉尚书令董允卒;以尚书吕乂为尚书令。董允秉心公亮,献可替否,备尽忠益,汉主甚严惮之。宦人黄皓,便僻佞慧,汉主爱之。……自陈祗有宠,而汉主追怨董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阿意迎合而皓浸润构间故也。
汉主数出游观,增广声乐。太子家令巴西谯周上疏谏曰:"……"汉主不听。
汉主封其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尚书令陈祗以巧佞有宠于汉主,姜维虽位在祗上,而多率众在外,希亲朝政,权任不及祗。
冬,十月,汉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都护、卫将军,共平尚书事,以侍中樊建为尚书令。时中常侍黄皓用事,厥、瞻皆不能矫正,士大夫多附之,唯建不与皓往来。秘书令郤正久在内职,与皓比屋,周旋三十馀年,澹然自守,以书自娱,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故官不过六百石,而亦不罹其祸。汉主弟甘陵王永憎皓,皓谮之,使十年不得朝见。
初,维以羁旅依汉,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功绩不立。黄皓用事于中,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树宇。维知之,言于汉主曰:"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汉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汉主敕皓诣维陈谢。维由是自疑惧,返自洮阳,因求种麦沓中,不敢归成都。
姜维表汉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汉主不听。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刘禅举家东迁洛阳,时扰攘仓卒,禅之大臣无从行者,惟秘书令郤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禅,禅赖正相导宜适,举动无阙,乃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
初,汉建棕太守霍弋都督南中,闻魏兵至,欲赴成都,刘禅以备敌既定,不听。
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郤正闻之,谓禅曰:"……"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