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一种新的奇葩言论,即如果当初洛阳不坚持洛南直连,焦洛平高铁早就开工了,当下所谓的高架站房困局也就不复存在。然而,这个观点是个十足的伪命题。因为首先,河南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压根就没有将焦洛平高铁的前身,焦济洛城际和洛平城际纳入建设规划,即使像汉十高铁那种所在省份自费的形式都没有。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焦洛平高铁从十三五拖沓到十四五才开始逐步走上正途,这个没有纳入建设规划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其次,也是某些人刻意忽略的一个问题,即2016年铁路中长期大修时,河南省并未将焦济洛城际和洛平城际以高铁的建设形式纳入规划,这就导致了焦洛平高铁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身份问题,才一直拖沓落后,进度落后于以城际身份建设的纯自费的平漯周高铁。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洛南直连与焦洛平高铁的关系。洛南直连可以说是洛阳试图像襄樊一样建设一个真正的五向高铁枢纽所做的努力,它并不是所谓洛平城际的替代产物,而是一条新的线路。只是不凑巧,后来的大别山zc所带来的南信合高铁进入规划导致洛阳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再支撑洛南直连入规。后续选择让焦济洛城际和洛平城际以高铁形式纳入十四五建设规划。但是某些人所谓洛阳努力错了导致错过机遇的说法,我想请问是因为河南省十三五支持焦济洛城际和洛平城际建设,而洛阳想当然的希望洛南直连落地延后建设导致项目拖沓至今吗?是因为河南省支持焦济洛城际和洛平城际在2016版中长期规划里以高铁形式建设,而洛阳希望洛南直连落地反对这个提案吗?如果都不是,请问你哪来的勇气说是洛阳的一意孤行导致项目拖沓至今的?如果当初洛南直连能够落地,实际上无非是平漯周高铁建设需要延长到汝阳接入新的呼南高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