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保险骗术吧 关注:24,573贴子:345,550
  • 0回复贴,共1

保险公司对代代,都做了些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保险大v肆大财子的文章,有改动)
卖保险的新人代理,都是慢慢从小白成长起来的。
这其中,保险公司可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具体点,保险公司,对这些代代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1,调教
销售可是个技术活。
哪怕只是割割亲戚朋友的韭菜,对新人来说也是有难度的。
且不谈技巧,首先得愿意开口。
不好意思开口,是销售的一生之敌。
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推力,很多人到最后都不会跨过这一步。
保险公司采取的做法,一方面是强调:保险不是坏东西,是爱与责任,是福报;
你也不是卖保险的,你是传播保险理念的天使,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普罗米修斯,客户会感激你。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唱、跳、rap(喊口号)、做些庸俗下流的游戏、搞团建活动等。
从要脸皮、不好意思开口,到没脸没皮,逮到人就不分场合、不讲情面狂谈保险,
这,需要一个过程。
唱歌跳舞能很好地加速这个过程。
比如“抓钱舞”、“增员舞”等等。
先用跳舞,试探每个新人的服从性,逐步剥掉你的矜持,和自尊。
当代代接受了唱歌跳舞喊口号这样无理的要求之后,服从性高的,就可以逐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平时觉得朋友圈文案再沙雕,每天打电话客户再讨厌,再low,跟跳舞一比,有的就是勇气。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ua最常用的手段——服从性测试。
2、烧脑壳
保险业务员平时挺闲的。
只有出去拜访客户,才可能产生绩效。剩下的时间经常不知道干嘛。
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想些有的没的,再听话的人,久了也会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成熟的产业,势必有解决方案。
显然,保险公司是非常成熟的。
一种方法是从源头上避免,那就是:开会。
从早开到晚,一讲8、9个小时,把命不要一样,只要讲不死,就往死里讲。
这样一来业务员也就没空思考,也不用思考了。
开会全程无重点,讲的都是保险多好多重要,和纸上谈兵的销售技巧,讲的人搞不好就比听的早来一个月,这个就叫资源二次利用,以人疗人。
这个开会的目的本来就不全是教学、培训。同样是磨练你的服从性。
另一种方法属于日常巩固:精神打压。这也是pua的另一个绝活。
举两个例子:
一般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都是代理人,签的是代理人合同。
公司也就不会代缴五险一金。
也蛮黑色幽默的,保险公司的员工,连最基本的社保都没有,却天天劝人买保险。
如果有人因为这点而不想卖保险,领导不但不会不知所措,反而还能借题发挥一波:
“社保能顶什么用?能有商业保险有用吗?范围又小,额度又少,比例还低。有空操心社保,还不如给自己买份商保。”
如果有人迷途知返,想改行,领导就会告诉你,保险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行业了,而你想改行的念头很愚蠢。
领导训人训舒服了,有时候还会在群里来一句:
“你们每个月的薪资不到我的零头,都没有感触吗?”
“在一线城市,每个月收入不到3万还留着干什么?”
难受吗?
没事儿,习惯了,,,
3、收割
不要以为接受了自己是“来割熟人韭菜”的事实,就真是个镰刀了。
虽然公司觊觎你身边的资源,但这有个现成的韭菜头头,不得先割下来腌腌?
所以公司第一个要割的,肯定就是你——没错,就是你本人。
比如,自己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产品。
自己都没能把条款搞明白,就先想着帮公司坑自己,到时出现理赔纠纷,保险公司反手就是一个背刺,不赔。
你找谁?找代理人?你就是代理人。
割完了自己,这才轮到身边的亲朋好友。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线下代理人制度的核心驱动力量是「招聘」,
说得露骨一点,叫做「发展下线」。
而保险销售很大程度正是来自于发展下线、收割下线。
第一个月卖不出保险,主管会说:
——不要紧,咱们产品这么好,你给自己买一份吧。
第二个月卖不出保险,主管会说:
——你这业绩不行啊,要不你给二老也买份吧。
第三个月卖不出保险,主管就会说:
——要不你问下亲戚朋友,让他们帮帮你?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登门槛效应」,于是这些代理人像登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地滑向深渊,直到人际关系被榨干,逐门而出!
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组织模式是这样的,
上司的业绩和下属的业绩是挂钩的。
你“转正”,上级有钱;你“开单”,上级有钱。
很多人自己卖不了,就疯狂招人,年纪轻轻就经理总监的多的是。
这种组织模式本质上是集全公司员工的人脉资源去挖掘客户,
所以说,你也是保险公司的资源之一。
因为“你”不只是“你”,你还代表一个圈子,圈子里的亲戚朋友都是客户。
如果真的想走销售这条路,觉得自己适合销售,就靠实力,走正道,学本事,如果不适合销售,还被骗进去,也坚决不要为了转正而坑了自己的亲戚朋友。
免得为了面儿把亲戚朋友给卖了,还夸公司一句,调教得真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17 19: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