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正值各大电商平台的618活动期间吧,最近有不少初烧朋友私信我一些问题,像:千元预算左右的耳塞怎么选?/XXX耳塞怎么样?/XXX耳塞适合搭配什么前端?针对这些问题呢,我想尽量一次性说得稍微清楚一点,所以这里我就选出大家咨询得比较多,同时也是我个人比较欣赏,觉得尤其适合初烧长期使用的四条千元档单动圈耳塞,来聊一聊它们的综合体验度、声音水平以及玩法思路,它们分别是:水月雨的KADENZ、达音科的隼ULTRA、MEZE的ALBA以及DITA的ES。
【客观体验对比】
外观方面这里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ALBA,它的腔体造型有点像海螺,颇有MEZE家族化设计的味道,其腔体和耳廓的贴合度非常好,再加上较小的体积,其佩戴舒适度我认为也是这四条耳塞里最高的,珍珠白的配色也显得其观感非常精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LBA受到比较重的磕碰也容易掉漆,会影响颜值,而原装的收纳包我觉得有些小,对腔体的保护度不太够,个人建议ALBA用户另购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收纳包,且内部最好有能把两边腔体分隔开的保护结构。
ES的外形轮廓和耳边事特色的墨绿配色看上去相对就有些保守了,但它的腔体贴合度也很不错,且由于它使用的是铝合金外壳,重量控制也比较合理,佩戴舒适度良好。不过ES腔体体积稍大,这对于我这种耳朵比较大的玩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而我老婆的耳朵就比较小,她觉得长时间佩戴ES后耳朵有点发胀,佩戴方面还是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亲自试试。
隼ULTRA的“蓝腰子”造型和KADENZ外壳的多维切面设计都挺有辨识度的,但它们的腔体重量比较高,佩戴舒适度稍逊于另外两款,戴起来会感觉有些下坠感,相对来讲,我戴KADENZ时间长了的话,还会觉得它的棱角有点硌耳甲腔,而隼ULTRA由于造型更加圆润就没有这种现象。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四条耳塞里有三条附送了“小尾巴”,对于预算吃紧的初烧玩家来说可作为临时性前端方案。这里面可玩性最高的我认为是KADENZ附送的ECHO-B解码耳放线,它支持在线交互式DSP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偏好做PEQ调整。使用起来最方便的是ES的原装Type-C解码插头,依托于DITA APV2可换插头系统的高便利性,插头之间的切换非常简单,且其上的螺旋锁紧结构也非常坚固可靠,它还没有传统小尾巴那样的累赘感,极为便携。ALBA的原装解码耳放线相对来说就略显平凡,但其纯白的外观和耳机本体有较强的一致性,颜值很搭,而隼ULTRA则未附送小尾巴,用户需另购或搭配自有前端。




【客观体验对比】
外观方面这里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ALBA,它的腔体造型有点像海螺,颇有MEZE家族化设计的味道,其腔体和耳廓的贴合度非常好,再加上较小的体积,其佩戴舒适度我认为也是这四条耳塞里最高的,珍珠白的配色也显得其观感非常精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LBA受到比较重的磕碰也容易掉漆,会影响颜值,而原装的收纳包我觉得有些小,对腔体的保护度不太够,个人建议ALBA用户另购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收纳包,且内部最好有能把两边腔体分隔开的保护结构。
ES的外形轮廓和耳边事特色的墨绿配色看上去相对就有些保守了,但它的腔体贴合度也很不错,且由于它使用的是铝合金外壳,重量控制也比较合理,佩戴舒适度良好。不过ES腔体体积稍大,这对于我这种耳朵比较大的玩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而我老婆的耳朵就比较小,她觉得长时间佩戴ES后耳朵有点发胀,佩戴方面还是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亲自试试。
隼ULTRA的“蓝腰子”造型和KADENZ外壳的多维切面设计都挺有辨识度的,但它们的腔体重量比较高,佩戴舒适度稍逊于另外两款,戴起来会感觉有些下坠感,相对来讲,我戴KADENZ时间长了的话,还会觉得它的棱角有点硌耳甲腔,而隼ULTRA由于造型更加圆润就没有这种现象。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四条耳塞里有三条附送了“小尾巴”,对于预算吃紧的初烧玩家来说可作为临时性前端方案。这里面可玩性最高的我认为是KADENZ附送的ECHO-B解码耳放线,它支持在线交互式DSP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偏好做PEQ调整。使用起来最方便的是ES的原装Type-C解码插头,依托于DITA APV2可换插头系统的高便利性,插头之间的切换非常简单,且其上的螺旋锁紧结构也非常坚固可靠,它还没有传统小尾巴那样的累赘感,极为便携。ALBA的原装解码耳放线相对来说就略显平凡,但其纯白的外观和耳机本体有较强的一致性,颜值很搭,而隼ULTRA则未附送小尾巴,用户需另购或搭配自有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