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碎语433
艺坛戏语“借尸还魂”
——书法美学研究点滴
文\郭少斌(拙之)
有人问谁能把什么是艺术讲细、讲全讲精准。其实,艺术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做不到;硕士、博士还是做不到;博士后大概也只能说个“七七八八”。谁能完全做到呢?历史无此人!天下无此人。因为艺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讲的越细,越全,反而是不细不全。 虽不能穷尽艺术本质,但若以一言蔽之,莫过于“借尸还魂”。此说虽带巫气,却暗合刘熙载《艺概》中“意造”之理。 先讲个迷信故事。一个漂亮雅致的姑娘,突然行为“疯疯颠颠”,说话“神神道道”,形象“歪歪扭扭”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原来她是被“神魂附体”了。
艺术也是这样。艺术家还借“功法”之力,凿通“还魂”的隧道。 从此画家借山水花鸟之“尸”,还自己情感之魂。把直树画弯,把好房子画成茅屋,把花鸟画得似是非是。
书法家也是如此。《兰亭序》把字写“乱”,还王羲之当时激情之“魂”;《祭侄稿》把字写拙,还颜真情当下悲痛之“魂”;张旭、怀素把字写狂,还自已“颠醉”之“魂”。艺术家们巧借“有意味的形式(英. 贝尔)”之“尸”,还自己真情实感之“心魂”。
由此可知,“艺术家的‘附体’亦然,只是所指非鬼神之魂,而是艺术家自己的“心魂”。 假如他们当时都把画画得如照片一般;把字写得工整、端庄、妍丽,如公文奏章一般,就还不了他们当时的“心魂”了!






而事实上。这些先贤们的心魂醉意,仍然荡漾在今日的笔下与纸上。 此非妄言,实乃艺道真谛。你想,你细想!!!
艺坛戏语“借尸还魂”
——书法美学研究点滴
文\郭少斌(拙之)
有人问谁能把什么是艺术讲细、讲全讲精准。其实,艺术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做不到;硕士、博士还是做不到;博士后大概也只能说个“七七八八”。谁能完全做到呢?历史无此人!天下无此人。因为艺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讲的越细,越全,反而是不细不全。 虽不能穷尽艺术本质,但若以一言蔽之,莫过于“借尸还魂”。此说虽带巫气,却暗合刘熙载《艺概》中“意造”之理。 先讲个迷信故事。一个漂亮雅致的姑娘,突然行为“疯疯颠颠”,说话“神神道道”,形象“歪歪扭扭”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原来她是被“神魂附体”了。
艺术也是这样。艺术家还借“功法”之力,凿通“还魂”的隧道。 从此画家借山水花鸟之“尸”,还自己情感之魂。把直树画弯,把好房子画成茅屋,把花鸟画得似是非是。
书法家也是如此。《兰亭序》把字写“乱”,还王羲之当时激情之“魂”;《祭侄稿》把字写拙,还颜真情当下悲痛之“魂”;张旭、怀素把字写狂,还自已“颠醉”之“魂”。艺术家们巧借“有意味的形式(英. 贝尔)”之“尸”,还自己真情实感之“心魂”。
由此可知,“艺术家的‘附体’亦然,只是所指非鬼神之魂,而是艺术家自己的“心魂”。 假如他们当时都把画画得如照片一般;把字写得工整、端庄、妍丽,如公文奏章一般,就还不了他们当时的“心魂”了!






而事实上。这些先贤们的心魂醉意,仍然荡漾在今日的笔下与纸上。 此非妄言,实乃艺道真谛。你想,你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