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吧 关注:43,246贴子:291,740
  • 6回复贴,共1

一般人用词总有偏向性,除非特意强调老中青三结合或者用词多样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例如连词、介词中的“和”,上海一般说搭、“脱、搭仔、脱仔,新派说告、帮、跟,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用”帮“这种词,那这个人大概率不会去使用”脱仔“这种词,如果一个人连续七句话中用到连词和介词,而上述七个用法都一一用到了,大概率非日常自然表述,而是为了显示老中青三结合,或者词汇融合性。介词”和“,金山朱泾用”克“,和吴江一样。
同样的,如果普通话的特意,一个人普化到已经用特意、特地这种词了,那这个人大概率不会去使用特特里、特为、特特为、特特为为、迭意、迭为、迭诚这七种说法。


IP属地:上海1楼2025-06-12 06:25回复
    还有一种情况,新派口音的人硬要学老派,第一句用了脱仔,后面露马脚了,变成了跟之类的说法。


    IP属地:上海2楼2025-06-12 11:04
    回复
      2025-10-18 23:4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标题采用偏向性,而不是新老派区别,是因为上述例举的词汇,理论上来说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看他日常生活偏向于用哪一种。尽管”跟“用作连词或介词,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上海话。
      而用新老派的话,给人一种比较绝对的感觉,好像你用词不是新派,就是老派,用”帮“的人未必觉得自己用的词就是新派,自我感觉比语言学界定更要紧。


      IP属地:上海3楼2025-06-12 11:12
      回复
        用词习惯与语言环境有关。语言环境包括家庭背景、社活环境、社交圈子。
        “特为”、“特特为”早就进入了吴语,与推普无关,反倒是宁波话影响可能更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12 11:13
        收起回复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14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