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p各个专辑,前三专除外,他们都极其优秀。自从四专开始,可以明显的听出他们提高了对人声的重视程度。多轨道多声部的和声,无疑给听众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盛宴。
不过ATS似乎并没有官方的分轨(我懒得找),也不好去谈它的细节。而来到LT,第五专,有了官方的人声轨道,也就更好去谈这些东西了。在这张专辑中,他们对人声的细节似乎有些放松,首曲的嘶吼片段明显是剪辑时机出了一点点问题,录音的齿音和喷麦这块也有些放松。
而在第六专中,这些问题更加严重,有人说这是为了营造“粗犷”的感觉,可能是这样,但粗犷不是粗糙,这张专辑的人声部分和混合工作明显有些“半成品”的意思,杂音处理不到位,音量均衡做的怪怪的,感觉连器乐这块也有点粗,可能真的是“粗犷”风格。但这也不代表我不喜欢这张专辑,不过如果补全这些缺点,那喜爱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到了OML,混音工作和人生处理无疑是一个新的巅峰,虽然这张专辑没有官方人声,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未发布歌曲Friendly Fire中看出一些端倪,人声的处理水平可以说是超高,和器乐的配合与混音工作也十分高超,好似回到了ATS,甚至更早的时期。
随后,过了一段时间,最近发布的FZ,混音也十分不错,人声的处理也下了功夫,至少是没有THP中那种“粗糙”的感觉了。
总的来说,这些专辑我都很喜欢,不过通过这些变化,也能看出一些细节吧。
不过ATS似乎并没有官方的分轨(我懒得找),也不好去谈它的细节。而来到LT,第五专,有了官方的人声轨道,也就更好去谈这些东西了。在这张专辑中,他们对人声的细节似乎有些放松,首曲的嘶吼片段明显是剪辑时机出了一点点问题,录音的齿音和喷麦这块也有些放松。
而在第六专中,这些问题更加严重,有人说这是为了营造“粗犷”的感觉,可能是这样,但粗犷不是粗糙,这张专辑的人声部分和混合工作明显有些“半成品”的意思,杂音处理不到位,音量均衡做的怪怪的,感觉连器乐这块也有点粗,可能真的是“粗犷”风格。但这也不代表我不喜欢这张专辑,不过如果补全这些缺点,那喜爱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到了OML,混音工作和人生处理无疑是一个新的巅峰,虽然这张专辑没有官方人声,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未发布歌曲Friendly Fire中看出一些端倪,人声的处理水平可以说是超高,和器乐的配合与混音工作也十分高超,好似回到了ATS,甚至更早的时期。
随后,过了一段时间,最近发布的FZ,混音也十分不错,人声的处理也下了功夫,至少是没有THP中那种“粗糙”的感觉了。
总的来说,这些专辑我都很喜欢,不过通过这些变化,也能看出一些细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