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事情,今天早上突然想写个下乡的簧文,在给女主一番设定之后,突然发现,这不就是叶文洁吗?!
只不过叶文洁插队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而我设定的插队地点是大西北黄土高坡(确切说是陕北)。
但是……我猛然觉得,似乎刘慈欣一开始想给叶文洁设定的插队地点就是大西北黄土高坡。
这在《三体》里面其实是有点痕迹的,按照《三体》,伊文思1979年,来到中国西北一个偏僻的山区种树,拯救一种属于西北褐燕的亚种的燕子,被当地人称为“白求恩”。1982年,叶文洁为课题“一个大型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的设计”选址,来到西北山区,与伊文斯结识。
其实大型射电观测基地这个,设在大西北是常态,设在大兴安岭反而不正常。
特别是红岸计划时期中苏交恶,大三线已经开始,红岸计划这种比较重要而且保密的项目,不应该放在首当其冲的大兴安岭地区(除非当地硬件设施其他地方不可替代,但是我没看到)。
这么看来,可能叶文洁一开始设定的下乡大西北(确切说就是陕北),更恰当一些。然后可能是一些别的考虑,才改成大兴安岭。
(顺便说一下,由于区划调整,那个地方其实在当时应该属于黑龙江,而不应该属于内蒙古)
还有一点是叶文洁给三体人发电报,杀死雷志诚杨卫宁之后遇到的那些村民,虽然改了不少东北元素,但是还是有西北的影子。
(我突然想问一句,大兴安岭附近,有没有汉族原住村民?或者至少在大兴安岭的村子里的二三代?有也应该是极少。我知道的大兴安岭地区的汉族人基本上都是1950-60年代下乡、兵团去的,因此大兴安岭人口的鼎盛期正好是1990年前后,这个能够完美对的上)
而改成陕北地区,就合理多了。
由此,我又想了一下,也许叶文洁与《乡村教师》是一脉相承的,她其实就是李老师,只不过换了性别,重新讲了那段故事。
包括他们对底层(我这里特指陕北的原住民)的态度:俯视,看不起,格格不入,但是又觉得淳朴(好骗)。
而他们对底层也没多少作用。(教课也没人听,他们教的那些东西,学了对生活也没实际意义)
只不过叶文洁插队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而我设定的插队地点是大西北黄土高坡(确切说是陕北)。
但是……我猛然觉得,似乎刘慈欣一开始想给叶文洁设定的插队地点就是大西北黄土高坡。
这在《三体》里面其实是有点痕迹的,按照《三体》,伊文思1979年,来到中国西北一个偏僻的山区种树,拯救一种属于西北褐燕的亚种的燕子,被当地人称为“白求恩”。1982年,叶文洁为课题“一个大型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的设计”选址,来到西北山区,与伊文斯结识。
其实大型射电观测基地这个,设在大西北是常态,设在大兴安岭反而不正常。
特别是红岸计划时期中苏交恶,大三线已经开始,红岸计划这种比较重要而且保密的项目,不应该放在首当其冲的大兴安岭地区(除非当地硬件设施其他地方不可替代,但是我没看到)。
这么看来,可能叶文洁一开始设定的下乡大西北(确切说就是陕北),更恰当一些。然后可能是一些别的考虑,才改成大兴安岭。
(顺便说一下,由于区划调整,那个地方其实在当时应该属于黑龙江,而不应该属于内蒙古)
还有一点是叶文洁给三体人发电报,杀死雷志诚杨卫宁之后遇到的那些村民,虽然改了不少东北元素,但是还是有西北的影子。
(我突然想问一句,大兴安岭附近,有没有汉族原住村民?或者至少在大兴安岭的村子里的二三代?有也应该是极少。我知道的大兴安岭地区的汉族人基本上都是1950-60年代下乡、兵团去的,因此大兴安岭人口的鼎盛期正好是1990年前后,这个能够完美对的上)
而改成陕北地区,就合理多了。
由此,我又想了一下,也许叶文洁与《乡村教师》是一脉相承的,她其实就是李老师,只不过换了性别,重新讲了那段故事。
包括他们对底层(我这里特指陕北的原住民)的态度:俯视,看不起,格格不入,但是又觉得淳朴(好骗)。
而他们对底层也没多少作用。(教课也没人听,他们教的那些东西,学了对生活也没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