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0,965贴子:2,717,107
  • 26回复贴,共1

古DNA首次证实母系社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ature的文章,Ancient DNA reveals a two-clanned matrilineal community in Neolithic China《古DNA揭示了中國新石器時代一個兩氏族的母系社羣》
公众号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wUtYmiohiWiUD7AFTNHsMQ


IP属地:重庆1楼2025-06-06 09:56回复
    彝文古籍《苏颇》中载:母系氏族的首领者罗嫫姆开创了塔波阿尔,共传了三十四代。尔后,在第八世时由男性首领竹阿波掌权,实行了以君、臣、师三位一体为格局的管理制度,但漫长而强大的母权制绝非一人一世所能替代,竹阿波以后的权力再次回到女性手中,母系制再次沿袭,九世至二十三世仍旧由女性掌权,到了二十四世力妥芬时代才开始正式进入父系制时期。
    《苏颇》载述:
    远古的时代,
    笃慕栗以前,
    详细来说清。
    西米格多城,
    能俄德媄居,
    者罗媄姆她,
    继承能俄德,
    开辟新地方,
    塔波阿尔山。
    传代的顺序,
    书上记的明:
    一传阿者罗妮,
    二传德布德西,
    三传德兹戈玉,
    四传妮妲媄,
    五传图施乍,
    六传烁舍德,
    七传妮俄兰,
    八世的时候,
    男人竹阿波,
    他来掌了权,
    有了臣和师。
    臣子尼阿文,
    毕摩育阿侯。
    九世阿妮阿蓉,
    十世伯尔阿德,
    十一施乍媄,
    十二氐诺妮,
    十三艾阿尔,
    十四德吉齐,
    十五乍侯德,
    十六阿能妮,
    十七莫永查,
    十八兹卢咪,
    十九度甜德,
    二十玉哈尔,
    二一哈节几,
    二二徐阿梅,
    二三舍阿妮,
    以后的历史,
    男人掌了权。
    二四力妥芬,
    二五力知星,
    二六妮乍乍,
    二七田达吉,
    二八幕西西,
    二九蜀侯尔,
    三十俄阿曼,
    三一亥阿维,
    三二摩勒德,
    三三巴承承,
    吾祖俄阿曼,
    迁到新地方,
    塔木阿兹激,
    那里来定居。
    ......
    《苏颇》中所载的母系氏族的首领者罗嫫姆开创了塔波阿尔,母系王朝共传了三十四代。彝文古籍《创世纪》和《训世经》两种抄本中记载,在父系社会之前,尚有四个王朝,共三十三代,均为母系制王朝。即:吕妮——什勺——姑乌——嫫姆。凉山古代战争前举行的“集团誓言”中,提到的十二个王朝其中十一个为母系王朝,即:阿斯吕妮——阿姆波珂——妮尼诗孜——姑乌玖孜——什勺芭孜——嫫姆妞孜——伊尼尔氏——拉尼韦妮——斯姆——乌姆比姆——私曲雅乎几姆——洛芙曲荷——曲布尼比。曲布尼比时期进入父系社会。这样看来,云南彝区的古籍《苏颇》所载的母系王朝所传承的代数与四川彝区古籍《创世纪》和《训世经》中所载的母系王朝传承的代数已基本吻合。王朝的名称和代数间传承人人名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考证。


    IP属地:云南2楼2025-06-06 11:11
    回复
      2025-08-05 13:01: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标准的炎黄时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06 11:22
      回复
        复旦已经发表文章说人类没有母系社会。你们偏说有母系社会,你那个检测数据证据充分吗?母系单一父系多样化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06 16:02
        收起回复
          母系社会没有产生的土壤,也没有面对残酷竞争的生存空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6-06 16:54
          收起回复
            鲁南大汶口文化中期、晚期,出现了很多男性富贵大墓,还有男女合葬墓,墓葬头向朝东,普遍拔牙,随葬品的多寡悬殊,礼器组合以精制黑陶白陶为主,贫富分化明显,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鲁北傅家五村遗址进入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多数墓墓室小而无葬具,墓葬头向朝北,没有拔牙习俗。生产力很低,没有贫富分化,处于母系社会。显然,大汶口文化起源于鲁南泗汶流域,向鲁北、山东半岛、江淮一带、中原地区扩张,建立广泛联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类型。
            .
            大汶口文化王族高级富贵大墓实图总汇 https://tieba.baidu.com/p/9182428936

            《研究表明早期中国人近亲繁殖非常普遍》
            .
            一项最新的研究声称,1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北部的早期人类的头骨碎片表明,近亲繁殖在人类古代的祖先中非常普遍。发现于许家窑泥河湾盆地的残骸具有一种现在非常罕见的先天变形,这种变形常出现在近亲交配产生的后代。这项发现增加了人类祖先经常近亲繁殖直到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证据。特林考斯博士说道:这些人群可能相对孤立,人口数量非常少,因此近亲繁殖非常普遍。”
            .
            这样的事情在近代也曾发生过。在瑞士的一个小村庄,由于过去230年接近80%的婚姻是近亲婚配,使得那个村庄21%的居民有双侧上颌侧切牙发育不全,而所有居民的遗传缺陷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一对夫妇。近亲结婚的例子不仅仅出现在日本皇室,早在中国古代,唐太宗李世民迎娶自己表妹杨氏的近亲婚姻就是典型例子。
            .
            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的传说见于唐代李亢《独异志》的记载,也有着当时时代的特殊性和必然性。

            傅家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它的文化面貌同鲁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有明显区别。因此,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存代表了鲁北地区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傅家遗址墓穴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二次葬和迁葬较多见。多数墓墓室小而无葬具,头向以东北者较多,没有拔牙习俗,粗制陶器接近后岗一期文化,与鲁南大汶口文化有明显的区别。生产力很低,没有贫富分化,基本上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
            与鲁北傅家遗址不同,鲁南苏北大汶口墓葬已出现了较多的一男一女合葬墓,普遍拔牙,随葬品的多寡极为悬殊,礼器组合以精制黑陶白陶为主,贫富分化明显,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傅家遗址古DNA纯粹单一,父系比较单一,只有N1b1-CTS582和部分C2b1a2-F1319,母系清一色都是D5b1b,还有M8a3,常染成分非常相似,疑是部落族内近亲繁殖。
            .
            《研究发现:部分古人类或因近亲繁殖而灭绝》
            .
            在近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等人的一篇论文。通过对中国更新世晚期许家窑(也叫侯家窑)古人类的研究,研究人员指出更新世人类具有异常高的罕见疾病发病率,为探究更新世古人类绝灭或被替代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根据吴秀杰介绍,现代人群中也存在巨顶孔病例,发病率为1/25000,临床医学及DNA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发现,巨顶孔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学者一度认为侯家窑头骨一万年前最早实施开颅手术,但后来被分子生物学否定了,最后确认是巨顶孔病,自修复痕迹明显。
            .
            吴秀杰解释认为,这可能与更新世人群的近亲交配有关,从尼安德特人和晚更新晚期人类埋藏学上的证据显示,更新世人群内部的遗传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小群体、高密度近亲交配的结果是:人口出现高比例的先天异常或疾病。因此,在这一时期中,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近亲交配导致的先天疾病等,导致一些弱势群体逐渐走向绝灭或被替代。
            .
            再回看傅家遗址的颅骨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形孔洞,专家认为这个头骨曾经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之后至少存活了数年。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因为傅家遗址古DNA纯粹单一,疑是部落族内近亲繁殖,容易出现巨顶孔病例,所以我本人认为傅家遗址的颅骨上形孔洞,应该是先天性疾病,不大可能做过开颅手术。


            IP属地:北京8楼2025-06-06 17:31
            回复



              IP属地:北京11楼2025-06-06 18:10
              收起回复
                母系社会≠母权社会,母系社会是丈夫嫁给妻子,孩子跟母姓,女性继承土地等,这在原始氏族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最早的姓氏也是这么演化来的,但即便是母系社会,掌握军事政权的依然是男性,依然是男尊女卑的时代,母权社会偶尔个别地区小规模存在,在人类历史上不曾系统性的存在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06 18:56
                回复
                  2025-08-05 12:55: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61年,瑞士人类学家巴霍芬在其著作《母权论》中首次提出母权制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童年曾经普遍存在一个母系社会的发展阶段。1884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支持了这一观点。这一论点受到社会人类学家的激烈争论,直到今天仍无定论。通过古DNA数据分析,山东傅家遗址为人类古代普遍经历母系社会的论点增加了一个新论据。
                  .
                  在傅家北发掘的14个个体(3男11女)都属于线粒体单倍群M8a3;而傅家南发掘的46个个体中,44个(15男29女)属于线粒体单倍群D5b1b。线粒体单倍型就像线粒体DNA上的一个特定“签名”,通常是一组基因组合,它们是母系血统的“身份证”。共享同一线粒体单倍型的个体也共享相同的线粒体DNA序列,显示他们属于同一母系世系。
                  .
                  这项新研究首次证实了恩格斯关于母系社会的论断,母系氏族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IP属地:北京13楼2025-06-06 19:06
                  回复
                    这个傅家遗址,父系多样化应该公开都是哪些单倍群类型?因为在这之前公开的信息是父系单一。我就想问究竟是单一的还是多样化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6-06 21:50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06 21:5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6-06 22:01
                        收起回复
                          怀疑这帮学术混混学术造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6-06 22:15
                          回复
                            支持 打脸一些自大的家伙很有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7-20 1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