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社吧 关注:137贴子:112,852
  • 12回复贴,共1

论非抽象的心性观前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有人说,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其实,大部分想跳出五行的行为,不仅在五行中,而且是误会五行,妄解强弱,使性情未得规则之利,反受其害。
心性对于自我感觉微弱的人来说,是很抽象的,从一般人感觉说起,某些人精神力强,某些人弱,这是一种感受。常被人误认为是一种观点。很多人想变得强。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被视为弱,是挺不好受的事情。所以想一步就感觉好起来,跳出来。随即有种种认为如何是强,如何 是弱的想法。却又不自知本性及身心中的五行阴阳。
这是一种一般人经常有的感想,以修行知识看来,人的精神属于一种成果,这种成果的得到,是一步步得来的。而且,失去,也是一步步失去的。


IP属地:重庆1楼2025-06-05 21:27回复
    在自然界,金属与水接触,会渐渐锈蚀。这是一个状态。地下岩浆喷涌,遇冷凝成坚岩,也是一个状态。
    成形与不成形,是形成精神世界与否的区别。所以古人以玉比喻君子。因为其坚韧,纯净近于一体的成形状态。
    人的精神世界有秩序地成长,也有非秩序的跳跃。更有反轶序地崩陨。出轶序地迷茫。
    听闻有一种说法,人会迷茫是因为两种理念碰撞了,所以没有了常轨,那怎么不迷茫呢?就只有往回走一步,而不是继续随意想和行为。
    然而随意是什么,又是比较难以理性地理解的。什么是随意地想和行为?举例子:一件事没做到,就去想。就是随意,不过现代社会好多情况就是如此,没做到,好似也有义务去理解。
    这个例子也很结论性,扩而广之。比如一条戒律没做到,问为什么没做到,就是胡思乱想。正确的应怎么做呢?回到比这条再往前的一步。
    举个常见的例子,比如对传道师不敬,怎么办呢?回到平时对自己有没有自爱。就是火不旺而回木。
    自爱有很多、维持自己的健康。等等。有没有尽心做好。有自爱才会向上生长,才会有长久的敬。如果没有自爱,平时对自己是不维护的。那回到水上。就是谦虚自省上。平时是否是过于自负的。金入木性,自负的表现有很多,跟自卑,完美主义又相关。


    IP属地:重庆2楼2025-06-05 21:30
    回复
      2025-08-03 17:3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比如,有一些人会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去坚持做什么,比如小孩收集各种东西,绘画,大人写诗,侍弄花草,养生,旅行等等这是五行中木行的阶段,当事人会觉得这是自己的一切意义所在。
      这种木行的阶段比火行的阶段要低一级,还没有到火行向上激烈仰望的状态。
      天性之材,必有其德,只是这个德在哪个位子上。能起作用。要的不是批判,只是要让这残留的德起作用,补是并进阶到下一环。即信仰火生信实土,土再生神圣金。天性之材就成。反之,则失力而散。
      世俗有很多强的人,是因为某些方面守与承担了超乎庸常的信义所以会土生金。形成强势。当然这只是驳杂金。因为行为心性杂有损人与欲之故。所以不值称道。
      因为强势性格之金,也称斧钺金。气势攻击性,就象兵器。
      弱势之金,称为钗金,也就是首饰金。性格上反应灵敏,求美要好,却挑剔不圆。即此类金。这是承载少所致。此种性情形成,先是于初面对大是大非时,爱惜羽毛,有所保留。而后不得不长年纠缠。大是大非为何?
      弱势之金细微若发晶,生心如滴水流窜,非水平如镜一面。总以智为端的,凡遇压力,必千思百想,即细碎之处运动。此即用意不当。当求其母,反求其子。


      IP属地:重庆3楼2025-06-05 21:31
      回复
        五行中的生子异动,比如信土不成,生纤薄之金,金可以生水。也就是见人看出对方各种问题,并想出对策。这也是水克火。而内心反是冷冷地。德行不成,性格会跟着也不成。这就不同于世俗见解。
        世俗认为人的心理不是出于自身德行。是因为种种环境培养不成。
        若是不知己之位从零开始,水源不净。举例如进某一领域修行。启始即欲救人。即水生木。此时情木生火。以破规则之金。比如不顾忌平衡律,不介意改动别人命运。五行五运,性天运行,心地追随。
        心理上觉得理所当然,是属于金性。但此金是否纯,取决于理,而理出于信。信者公信,即面对何人,均应有这一理。
        所以觉得理所当然时,要自查自己之前的信与敬是否走完。有些人是不自知,以为别人与自己在同一理上。实为不同行为,不同主修。
        求其术用子,求其道寻母。所以世俗常用子。而其因为母,其果为子。人之精神为果。欲求果成,其母须全。其母若驳,、心理其子不纯则遇事挣扎,易于消耗。


        IP属地:重庆4楼2025-06-05 21:31
        回复
          修行为疗治,外在的治法来说,中医以身为母,以气为子。心不协调身。如早睡合天时阴阳,合于日夜以开合五脏养其生机之木。仍隔一层。因为心以魂为母。若无德行,魂岂能安。所以或有反噬伤医师。
          其驳杂时,五行以水为初始。水性下。
          求其道,就是求属性全生求内,就是寻其母。若要临事技巧应对不为外相所制,往往寻其子。
          判断灵根,水为五行之初,水性下,故驳杂者不甘为下。尤其初学者。无论初至人世,或初修行。
          金为五行之终,也为王,也即成果。有强弱,全与不全,虚与圆之不同。人之性情,性为金,情为木,每遇劫,则真金化为水,水性微,含木为情。所以遇劫则性化为情长一分。若金无梁,则未能生情,唯生圆滑之水。既情己出,则长而火炼,聚为神土不移。可化一分金回。若无情本私,则性虚如壳,是劫上一劫蜕之。无福难悔。只可化贪水,而无情可化。情指长情感受,种种不舍,孽孽分合。非指短期情绪。
          土为五行之本,凡人有意愿,无不出于中宫脾土。土为五行培育之源,但也被五行所影响,阴阳火所生之土,木所松之土,金所泄之土,水所反侮之土,种种意土皆属性不同。
          若未能自爱,而爱外物重过已,兴起独意,则土反侮木,嫉妒生矣。是知坤土松而坦荡。能承能载,每个人会在自己的阶段里表现出一种真切,然后会认为这是唯一可关注的点。
          而若所求不得,此木之阶段,虽有情,或中于人,或中于物,或中意于行,木性炽而燃之,生土于外困木,孔窍狭窄,生反为物所克,故土克于木困之。心性狭小,嫉妒生焉。相连者反复,血气化为罗网,人心生焉。
          信土难成,因若无敬意,心地支离,不过情怀意想。信土无根不可成。信土不成,责之以原则,规则为金阀,本为信土之母,母尚无有,子何能待。


          IP属地:重庆5楼2025-06-05 21:32
          回复
            以有限的人德回归无极之天道,尤如七色之光合于一光,是为白色。诸德全,则运行得宜。不致衰弱颓倾。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08 07:48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6-08 21:16
              收起回复
                非抽象,指的是心性并非抽象的观念构成物,而是有特定属性与构成的。虽然不是如物质世界明显可见。只是因为没有如特定设置的工具,如眼可见物质。
                应把性情视为可损坏,有历史,可建立的存在。
                而非永恒或虚幻这两个极端。
                诚然,从绝对角度,一切现象非真实,非恒久,然而,做为人,这样认为就失去了人心性的价值。
                作为什么而存,作为什么而在。在此,而非在其它处。


                IP属地:重庆8楼2025-06-15 20:52
                回复
                  2025-08-03 17:3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性中有一种功能是很受重视的,就是觉知功能,应当把觉知功能视为完全的一部分。是非完全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是心性其它属性的衍生物。
                  这个观点很重要。因为人会骄傲于自身认知能力,比如学习了书本,觉得掌握真理。其实只是学习记忆了只有部分观察力的人留下的信息。
                  并加以扩展。
                  人的自我把控能力,比觉知能力更为重要。


                  IP属地:重庆9楼2025-06-15 20:58
                  回复
                    历史上有些阶段,人需要被提升为有独特价值的存在,比如有时心性之学的观照就有高于一切的倾向。有跳跃性。
                    很多人并不需要这个,需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认知在哪一层级,从哪一层级的基础上走来,能走到哪里去。


                    IP属地:重庆10楼2025-06-15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