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69,710贴子:31,857,261

【技术交流分享】从“撞摩”与吃球感出发建立对人与球关系的认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叠甲,本人业余菜鸡,这里只是分享近两年基本功训练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放上来暖一暖贴吧的技术区同时和业余球友们友好交流,并非专业人士没有任何教学参考价值。
本次分享为意识和认知层面,不涉及技术框架和技战术思路,分为三个层次逐步递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03 11:07回复
    近两年练球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拉球训练中更应该注重对弧线的控制,而不是盲目跟风认为新材料球就应该多撞击,或者在训练中急于发力拉出质量。身边一部分一起学球的球友,在没有掌握拉球摩擦技巧的情况下胡乱发力,一方面因旋转不足出球缺少弧线,另一方面也容易养成拍拍乐的习惯,在比赛中遇到一些制造旋转能力强的对手,往往会因对不上合理的合力点,手上没有吃球的感觉,导致大量的无谓失误。
    而我是另一种极端,比较喜欢蹭着球拉,击球时往上提的成分比较多。这两年的训练下来学会顶胯迎球撞击了,但是对旋转的理解依旧不够透彻,对上下旋的判断不准确且经常混淆,形成上旋拍拍乐,起下旋还是薄蹭的极为割裂的情形。这样一来,实战时由于大多从下旋控制开始,所以正手蹭起来后的上旋衔接还是蹭着拉,缺少撞击的情况下球的弧线也并不会往前走,产生大量失误,而只有反手起板或者防守反击的时候才能比较自然的加入撞击。因此对手在适应了我的发球后,我基本就处于下风了,练球一条龙,比赛一条虫。
    所以弧线控制的效果其实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来球的路线和旋转状态的准确判断,对板型和挥拍方向的及时调整,要达到各种因素协调统一,一定是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战的拷打。而这里主要聊一下近期训练过程中对“撞击”和“摩擦”以及很关键的吃球感的体会和理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03 11:08
    收起回复
      2025-08-18 04:02: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所谓“撞击摩擦”根本没办法拆开。因为击球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即便所用的套胶粘性再强,那么微小的滞留时间,以人力也很难再对球的状态做多余且有效的调整,所以可以说击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你碰到球一瞬间,就由你的板型和挥拍方向及动量决定了。但是由于人在学习事物时主观理解上的需求和差异,需要把这一个抽象且复杂的过程进行条理化和具象化的处理,因此把击球的瞬间拆开成“撞”和“摩”两个概念分开强调,以达到方便对学习方法进行因人而异的调整的目的。前一阵子方博和张继科的“撞摩先后”之争,其实本质上也就是两人对击球方式教学的侧重不同,张继科认为掌握吃球感形成弧线的感受比较重要,而方博认为吃球时能体会到把弧线顶出去才更加关键。
      其实不论你是更吃撞击那套还是更吃摩擦那套,都离不开起手那一下有比较稳定的吃球感,只有把球牢牢地抓住你才能够改变它的状态。吃球感是一个及其抽象的概念,你很难解释清楚它的本质是什么,就像物理学尝试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但目前也只能通过表面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它一样。按我最近的体会来理解,吃球感是对人与球之间的关系和对抗方式的一种认知和理解,如果你能够处理好和来球状态的对抗关系,那就能建立起所谓良好的吃球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6-03 11:12
      收起回复
        建立吃球感的关键是用放松的上肢和上身去接纳来球,比较简单的体会方式就是尝试稳定定点回防小伙伴的弧圈球。不论你使用什么技术,发球,搓摆,拉球,防守,发力或是不发力,接触球的时候都要足够放松,手上要能够感受到来球的旋转顶着胶面,这样才能利用上球自身的旋转和动量,依靠板型调节把球带回去。所以乒乓球击球的本质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吃球反带的基础上的,这样良好吃球感的建立也是后续逆着旋转(和来球状态对抗)以及顺着旋转(顺从来球状态)接球的基础。
        以前我总以为只有发球和搓摆台内控制这类不需要主动发太多力的球才必须建立在这种借力反带的基础上,后来随着基本功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才意识到其实所有的技术都是同理。举个极端的例子,还记得张继科直播里演示的抬“拉”重下旋吗?其实没有不能借力反带上台的球,只是手上吃球后板型的选择问题。所以回球的原则都是要先读懂来球的状态,不能和来球原本的状态直接发生对抗,所有的球都可以顺势反带回去。而在能稳定判断来球状态及合力点形成有效的借力反带的回球时,再加入腰胯前顶(所谓撞击)提高球向前走的质量,这样才是保证高上台率的同时提高质量的合理击球意识。提高质量的做法不是盲目模仿专业队的前冲动作无脑鞭打和撞击,而要能够理解人家能随心所欲加质量的前提是手上本身就很有数,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借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03 11:12
        收起回复
          好贴,蹲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6-03 11:16
          收起回复
            深有体会,我以前是偏向与摩擦多的,后来打着打着就乱了,偏向撞了,导致弧线完全平直,落点很容易被人看住。现在就导致想加摩擦就越想发力,越发力就越容易失误的死循环——拍拍乐。说白了,就是自己基本功退化了,击球理念不正确。觉得zjk说的不错:还是先摩擦,学会摩擦不失误后再慢慢加力打出质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03 11:17
            收起回复
              最后总结一下,这两年的练球体会中,我认为乒乓球本质上是一门控制和改变球的状态的学问,它其实不要求运动员或者爱好者具有很强的绝对力量,而更注重对球本身的状态(即旋转弧线等)的理解。虽然很多运动大力确实都能够简单粗暴地干出奇迹,但是我认为寻找技巧并掌握其中的关键规律还是会更加有趣一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6-03 11:23
              回复
                赶上直播了好文期待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6-03 11:25
                收起回复
                  2025-08-18 03:56: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楼点赞,我的球没有旋转弧线保护全是拍拍乐,目前自己一打比分经常出界,后续多收点小臂加摩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6-03 13:19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03 14:34
                    回复


                      IP属地:江苏11楼2025-06-03 15:18
                      收起回复
                        撞就是力量更过球心 摩就是更不过球心更从侧面切入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03 15:29
                        收起回复
                          我们所谓的加保险就是多摩擦,但是我现在打球时还是不得要领。现在对上点的下旋正反手都能拉起来,这东西要加上自己多琢磨,多练习才有长进,乒乓球苦我久矣。


                          IP属地:湖南13楼2025-06-03 16:23
                          收起回复
                            薄摩擦是经典误区了,仅建立在板形垂直时为纯摩擦。实际上,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击球的部位,即受力点。因此撞击摩擦并不能从水平垂直轴来分析,而是必须结合板形进行分析。力量越倾向于板形切向方向,则摩擦比例越大,力量越倾向于垂直于板形切线方向,则撞击比例越大。所以,当板形水平时,水平向前是纯摩擦,竖直向下是纯撞击了。任何一个击球是一定比例的撞击和一定比例的摩擦的有机结合。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6-03 16:37
                            收起回复
                              2025-08-18 03:5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业余里常见使劲往上拔的薄摩擦拉球,就是因为简单地认为迎前是撞击,向上和向下是摩擦这种观念。这种击球方式的质量不高,并不在于球的整体质量不高,而是落台以后弧线太高,对手可以在下降期等上旋的质量降低以后再出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6-03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