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以为要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有两点必不可少——矛盾与弧光。前者是围绕角色展开的剧情冲突,是读者剖析角色内在的尖刀。后者是角色在经历重要抉择后能否做出改变的关键,也是读者能否共情一名角色的关键之一。(应该没人会喜欢一名毫无成长的角色吧,:-D) 虚晃一枪( ͡° ͜ʖ ͡°)✧先聊聊兰吧,她篇幅比较少。兰,如初春微雨中摇曳身姿的杏花,未经尘世风霜的洗礼,并不惹眼,但细细观赏便能发现少女的天真烂漫与纯白无瑕。她是元气满满如朝阳般的女高中生,亦是深夜辗转反侧的慕艾少女。兰身上如孩提般的纯真总是能唤醒人内心的温柔——漫画中不同的人面对兰,都能幻视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如哀、秀一、透子等。(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塑造手法,因为我认为这是对幻视中的那个人的抹杀与亵渎,也是一种对兰的不尊重)而围绕兰展开矛盾与冲突的点便是新一。青山早期通过新兰二人间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将少女思念的缠绵与苦等的孤寂刻画的淋漓尽致。个人认为这时便是新兰感情戏与兰人物塑造的巅峰,在兰身上我能品出年少青春时如柠檬般的香甜酸涩,亦能品出那情窦初开时如丁香般挥之不去、细不可查的忧思。若论我对兰最喜欢的画面,因是她在船头大喊出那句“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海风拂起她的长发,金丝织就少女的华服,浮云尽散。那时这个女孩的自信与豪情很难不让人喜欢。此后忆起,少年意气仍在胸中激荡。 但对于兰的善良是否应该被讴歌与赞颂,我个人一直持保留意见。她的善良是质朴、纯真的,亦是单薄、幼稚的。未知生,焉知死?同样的,未知恶,焉知善?她的善良或许深受新一影响,亦有可能是受社会宣传、家庭引导等多方面影响塑造而成。这份善良是温暖纯洁的,是稚嫩的,但稍有不慎便会化为刺向自己乃至无辜之人的利刃。窥不见光下的阴影,谈何领悟光的意义?但兰只是一名十六岁的普通少女,这份朴素的善良放在她身上无可指摘。(单纯反感某些人以此大吹特吹) 真正让我为之惋惜的,是兰的人物弧光。《名柯》连载三十年,兰的正向弧光不是没有,只是相比剧情发展及其余人物的正向弧光,实在太少了。青山或许有过尝试,但看到满月篇全员降智和兰如失忆一般事后对黑衣组织只字不提时,不得不承认青山失败了。兰至此只能作为通关奖励,以守望的姿态期待勇者新一讨伐魔王成功归来。兰正如那句口号般“永恒”地凝固在时间长河。光阴荏苒,再回首只余对兰这一角色塑造的喟叹,以及被某些群体不断消磨的对角色的喜爱。
另外在思考哀的人物形象时我想过一个问题,哀对“人类”和“科学”到底是什么看法呢?哀早期的经典语录不少,诸如“时间过得越久,人心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不是很好吗?可以忘记一切,远走高飞,逃到一个听不见任何嘘声,遥远的地方”“人类的科学所创造出来的悲剧,你不觉得很可怕吗”“人是不可能逆转时间的,如果要勉强扭曲它的话,人类会受到惩罚”个人以为哀对科学并没有失望,她应是不信任人类能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最终会刺向人类自己。哀有这样的想法实属正常,在逃离组织前的18年人生中,她所见识过的人性中的恶远大于人性中的善。所以早期的哀是有些“厌世”的,这也是哀会想着远走高飞的原因之一吧。同时基于此观点,对于哀说出的鲨鱼与海豚的比喻,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世人因海豚阳光可爱的外表而更愿亲近 或许无可厚非,但只是因鲨鱼外表阴冷黑暗便不愿深入了解,仅凭片面的印象便为二者打上标签。这何尝不是对人类的一种讽刺?(也适用于某个群体。站在今天来看,这句话明显主要作用是伏笔,某些人还能抨击为雌竞、绿茶,答案都贴脸上了……建议重修初中语文)此外,这句话应该还体现了小哀的一种“自卑”心理。但此处的自卑并非哀自认为在学识、颜值等方面不如兰,而应是哀认为自己身上的“罪恶”与侦探的正义以及兰朴素、纯粹的善良格格不入而产生的,一种对于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接近这份温暖的怀疑以及不配得感。(可哀真的是罪恶的吗?后文 a 药部分再做分析)所以这句话没有崩小哀的人设,更不是某些群体口中的雌竞、绿茶。(这些词都是让某群体的素质与水平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