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
古典,流行,无非是风格区分罢了。
以前的时候,古典碾压流行,其实不是难度上的碾压,是因为学术界的考核,比赛,升学,是使用古典罢了。
学术界在古典风格上,具备所谓话语权以及解释权。
但是,实际上真实的钢琴演奏,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话语权以及解释权。
流行曲说白了,就是符合现代人音乐审美以及需求的音乐风格,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阈值。。。。越往后发展的流行曲,难度越高,直接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古典钢琴演奏的天花板。
甚至不要说最新新锐的,比如海德威变奏曲这样的曲目,就说老生常谈的理查德克莱德曼。
他的中等程度,水边的阿迪丽娜,原始版本,直接对标的就是肖赛比赛曲目,辉煌的大圆舞曲。
在长度,以及曲目复杂程度上,因为流行区的演奏特性,没有办法比,但是在最难点的演奏难度,是同等!
辉煌的大圆舞曲,速度上最快速的部分,是1分钟600音的琶音。
水边的阿迪丽娜,难点,恰恰就是它的琶音部分,1分钟76拍,每拍8音,1分钟600音的琶音!
而炫技版本的水边的阿迪丽娜,1分钟96拍,每拍8音,1分钟720音跑动速度的琶音体现。
而海德威奏鸣曲,实际的演奏难度,还超过水边嘞。妥妥的等同于古典风格的高级曲目。
之所以国内出现这样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之前学术腐败造成的,权力交易。
在音乐世界中,风格的种类多种多样,古典,流行,现代,摇滚,爵士。真要是按照这么多的种类,等同的,真实的按照难度划分,那么,大多数有难度的曲目,学术界,不具备话语权。
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