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凌晨徘徊于寂静之巷,看着无人的世界,听着一声声鸟叫,在曾经一次次犹豫、拖延中,春寒料峭的三月、繁花如锦的四月、温润如水的五月,就这样在踌躇中溜走了。待到六月的骄阳灼烤着大地,我才终于拖着沉重的一百八十斤身躯,重新了救赎之路,粗重的喘息在寂静的跑场里发出难堪的回响。汗水比泪水更诚实,可今日的我流下的汗水想把过去的我淹没窒息死亡,擦去脸上酸臭的汗水,挤进鼻腔的也一并甩出,这迟来的步伐,终于踏碎了虚度光阴的懊悔。
可身体里好像还在沉睡,沉闷的脚步声左左右右的传来,此刻我连呼吸都是笨拙的。于是我翻开手机点开跑步入门教程。无论是跑走交替的基础训练,还是法特莱克入门跑,亦或是有氧基础间歇跑,每一次都像在撕扯着肌肉的纤维,拼尽全力才勉强达到七分配速。汗水如溪流般蜿蜒流下,咸涩地刺痛着皮肤,又和鼻涕混在一起,每一次急促喘息都像一声闹钟在叫醒我。更奇妙的是,在汗水淋漓的深处,在每一次喘息中,我感觉得到有沉睡已久的生命在挣扎着苏醒过来。好像无论跑步的时候多么痛苦,跑步结束人都会有短暂的欢愉时光。
坚持的藤蔓在汗水的浇灌下悄然生长。六月骄阳如烈火炙烤,但我的面容却愈加炽热。七月流火,八月融石,九月云蒸,我竟已能较轻松的跑完十公里了。体重计上的数字虽缓慢却固执地下降着,身体的负担一点点卸下,步履轻快起来,竟有了几分“奔跑”的实感。汗水再不是狼狈的象征,反倒成了身体为我颁发的勋章,是我活着、前进的滚烫证明。一个月快一分钟,六月七分配起步,七月六分配,八月九月五分配,十月跑进四分多,月中跑了半马两小时零六,十一月就一小时四十几分钟了,十二月就一小时三十二分钟了,然后到今年四月才跑一小时二十九分钟零一秒。数字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拼命的燃烧却忘记了加油,我算是一名跑者了,可我却忘了陪伴我最近的是读者身份。
然而,当目标终于成为脚下的风景,一种莫名的空落却如潮水涌来。我停下来环顾四周,世界依旧冷漠如初,竟无人理解所付出的一切。目标达成后的茫然比未完成时的焦灼更令人心慌意乱。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追日的伊卡洛斯,凭借蜡做的羽翼向着太阳飞升,却在接近太阳之时羽翼融化,坠入大海。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所谓“上进”的驱使下,向着高悬的目标飞去,却在羽翼散落时发现,天空原来空无一人。原来最深的失落,竟在目标达到之后,“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孤寂,霎时淹没了胜利的喜悦。
我停下来,开始重新认识跑道,开始认识那些奔跑的灵魂,他们一一在我生命中闪现,贝克勒、法拉赫、奎罗伊、基普乔格、刘翔,这些身影慢慢刻在我心里,他们并没有告诉我奔跑的意义,可他们存在就是意义。贝克勒在雅典奥运会万米决赛的最后一圈,从摔倒的尘埃中爬起来继续奔跑,谁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或许他也忘了。无独有偶,法拉赫在里约奥运会万米决赛中被撞倒后起身,最终完成惊天逆转,他又在想什么呢?开始我并不相信他说了为了孩子而奔跑。大迫杰在马拉松赛道上燃烧殆尽却依然挺立的身姿;基普乔格在破二挑战中那几乎非人的、专注到极致的奔跑;刘翔在雅典横空出世,又在伤病的阴影下挣扎复出,最终在伦敦的跑道上留下悲壮一吻;奎罗伊在悉尼奥运会上与对手的激烈缠斗,每一步都踏在意志的刀锋上,算上这一次他已经折戟两次奥运会,第二名对他来说好像是耻辱,因为在其他比赛中无数次夺冠,那个时代近乎所有的记录都由他创造,一千五百米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可是人们依旧认为拿不到奥运奖牌就是他的宿命,直到雅典奥运会实现了一千五百米和五千米两连冠,宿命亦是手下败将,起点不随年华老去,深窥自己的内心,然后发现一切奇迹尽在你自己。真正的奔跑,从来不需要观众。那些如星辰般闪耀的名字,他们的奔跑本身已然是照耀自身宇宙的太阳。跑道上的每一步,都是向内的探索与确认。
可身体里好像还在沉睡,沉闷的脚步声左左右右的传来,此刻我连呼吸都是笨拙的。于是我翻开手机点开跑步入门教程。无论是跑走交替的基础训练,还是法特莱克入门跑,亦或是有氧基础间歇跑,每一次都像在撕扯着肌肉的纤维,拼尽全力才勉强达到七分配速。汗水如溪流般蜿蜒流下,咸涩地刺痛着皮肤,又和鼻涕混在一起,每一次急促喘息都像一声闹钟在叫醒我。更奇妙的是,在汗水淋漓的深处,在每一次喘息中,我感觉得到有沉睡已久的生命在挣扎着苏醒过来。好像无论跑步的时候多么痛苦,跑步结束人都会有短暂的欢愉时光。
坚持的藤蔓在汗水的浇灌下悄然生长。六月骄阳如烈火炙烤,但我的面容却愈加炽热。七月流火,八月融石,九月云蒸,我竟已能较轻松的跑完十公里了。体重计上的数字虽缓慢却固执地下降着,身体的负担一点点卸下,步履轻快起来,竟有了几分“奔跑”的实感。汗水再不是狼狈的象征,反倒成了身体为我颁发的勋章,是我活着、前进的滚烫证明。一个月快一分钟,六月七分配起步,七月六分配,八月九月五分配,十月跑进四分多,月中跑了半马两小时零六,十一月就一小时四十几分钟了,十二月就一小时三十二分钟了,然后到今年四月才跑一小时二十九分钟零一秒。数字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拼命的燃烧却忘记了加油,我算是一名跑者了,可我却忘了陪伴我最近的是读者身份。
然而,当目标终于成为脚下的风景,一种莫名的空落却如潮水涌来。我停下来环顾四周,世界依旧冷漠如初,竟无人理解所付出的一切。目标达成后的茫然比未完成时的焦灼更令人心慌意乱。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追日的伊卡洛斯,凭借蜡做的羽翼向着太阳飞升,却在接近太阳之时羽翼融化,坠入大海。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所谓“上进”的驱使下,向着高悬的目标飞去,却在羽翼散落时发现,天空原来空无一人。原来最深的失落,竟在目标达到之后,“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的孤寂,霎时淹没了胜利的喜悦。
我停下来,开始重新认识跑道,开始认识那些奔跑的灵魂,他们一一在我生命中闪现,贝克勒、法拉赫、奎罗伊、基普乔格、刘翔,这些身影慢慢刻在我心里,他们并没有告诉我奔跑的意义,可他们存在就是意义。贝克勒在雅典奥运会万米决赛的最后一圈,从摔倒的尘埃中爬起来继续奔跑,谁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或许他也忘了。无独有偶,法拉赫在里约奥运会万米决赛中被撞倒后起身,最终完成惊天逆转,他又在想什么呢?开始我并不相信他说了为了孩子而奔跑。大迫杰在马拉松赛道上燃烧殆尽却依然挺立的身姿;基普乔格在破二挑战中那几乎非人的、专注到极致的奔跑;刘翔在雅典横空出世,又在伤病的阴影下挣扎复出,最终在伦敦的跑道上留下悲壮一吻;奎罗伊在悉尼奥运会上与对手的激烈缠斗,每一步都踏在意志的刀锋上,算上这一次他已经折戟两次奥运会,第二名对他来说好像是耻辱,因为在其他比赛中无数次夺冠,那个时代近乎所有的记录都由他创造,一千五百米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可是人们依旧认为拿不到奥运奖牌就是他的宿命,直到雅典奥运会实现了一千五百米和五千米两连冠,宿命亦是手下败将,起点不随年华老去,深窥自己的内心,然后发现一切奇迹尽在你自己。真正的奔跑,从来不需要观众。那些如星辰般闪耀的名字,他们的奔跑本身已然是照耀自身宇宙的太阳。跑道上的每一步,都是向内的探索与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