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前认识;
2022年在群里眼熟;
2023年上半年他润日,很抑郁,刚适应,我也缺个听众陪我话聊,他需要有人给他讲,我需要有人听,话投机,迅速升温;
2023年7月份大概暑假第一次上麦沟通;
2023年8月底开学后越来越频繁连麦迅速升温;
2023年9-11月份是打电话的白热化,也是他最喜欢我的时期。
因为我也是从INFP抑郁症回避症走过来的,所以对同为INFP回避症抑郁症的人格外亲切,他可能被这个吸引。
几乎一周多次到天天连麦,一连就是一小时起步,4小时封顶,或一天多次,经常是他主动找我连麦,问我在干嘛,打电话不,频繁到我都怀疑他怎么考研了。
直到确认他对我是真心的,我彻底敞开心扉把内心所有经验都交给他,完全信任他;
但是我的方法对他却未必适合,我是被提着耳朵走出抑郁和内向的,内心还是一片冷寂。
我们现存自由体系下的精神疾病治疗体系是以恢复忍受社会压抑的能力为准的,这个要首先清楚。
所以会有与剥削和压抑共处的存在主义精神疗法,言外之意就是回到尼采和希腊悲剧,承担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
承担命运是最高的能力。
而他则是抵御外界的侵袭,保护内心的火苗,我们的冲突本质是两种模式,而非我们自己的对抗。
他遇到问题喜欢一个人静静,就会慢慢生发活力,而我后来逐渐养成了喜欢think和judge,思考问题,用强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两种模式遇到一起必然产生冲突。冲突呼唤跳出既定框架,飞到空中旁观两种框架的局限性。
结果就是在我最喜欢他的时候,2023年十二月份他进入抑郁症/回避期;
2024年一月初他抑郁症彻底犯了,需要一个人静静,把我拉黑了;
冲突属于压力测试,分开是好事,回归各自的人生继续修炼。
作为一个受亚伯拉罕,佛教,eva影响的人,我只相信所有人都会融为一体,换言之我不相信分离,天涯若比邻,我写的如果他想看,都可以看到。
由此我们赤裸的生命状态暴露,那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创伤的,彻底进入应激防御敌对状态。
人要有时常跳出既定框架,在第三者的角度俯瞰冲突的双方,是出于自己彼此有什么苦大仇深的矛盾?
还是仅仅出自各自既定局限的旧有框架?
你是自己的主人?还是自己框架的奴隶?
然而做自己的主人是很难的,人总是耽于现象,承担命运却需要直视现象的虚无。
那么我和他两种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呢?产生于面对创伤的两种方式。
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你祖辈是父(计划指令者),你爹呢,徒有父的名,实际上还是被自由剥削。
你爹受被自由胁迫的指令双重压榨,光干活不说还被抑制了感情,很压抑。
就要在家里魔怔。
你爹只知道对上服从命令对下下达命令。
命令只准执行,充满暴力,不讲感情。
能力是要习得的,你爹不善感情,你也不善感情。
一种我这样的INFP呢,长期与我爹妈的精神症状争吵调停,长期与他们话聊,互相疗愈中逐渐从内心自闭抑郁回避压力中恢复了正常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变得外向,遇到问题和压力,解决为导向。
另一种INFP呢,可能暂时还没能通过长期话聊联系建立起正常的情感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回避问题和压力为导向。遇到压力喜欢回避,他一回避你一追,压力正反馈最终决裂。
但是不被压力左右之余他难道不想恢复正常的情感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吗?
他如此久地长期听我讲话,不就是在尝试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用对话的方式疗愈受伤破碎的心,恢复正常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然后再反馈到与家人等具有创伤性的关系上?
我曾多次提醒他不要光给我打电话,我当然一猜就猜中他和家里关系不太好,所以要主动试着破冰。
但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话聊医生,我自身有严重的双向,情绪暴戾,可能吓到他了。
与他交流也是在疗愈我的过程。如前所述我是被扭着耳朵强行带出抑郁状态的。
这种方法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学教育。
但这个方法在弹子球身上碰壁。
倒不如说就是他抑郁的原因。
因此这对我们的旧有框架都是个反思。
我得学会和我内心的抑郁症和解,不能老是粗暴地对待他。
以暴制暴只会得到拉黑,因为暴力压抑和窒息了想要说出口的感情,于是感情就抑郁。这就是他遇到压力下意识回避压力拉黑压力源的原因。
不信你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他抑郁的时候常说,哎呀别抑郁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不是像极了你如此也被说的场景?
然而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压抑。
压久了就要回避拉黑压力源。
复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弹子球疾病,对他也对我,的祛魅。
搞清楚你是对弹子球着迷还是对这种框架着迷。
回避是因为解决不了压力源才回避。
对弹子球能否解决他自身的回避家庭,我俩能否解决好,我说实在的不敢说有十全的把握。
毕竟总有些创伤,难以治愈。
但大多数创伤,可以治愈。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信,望,爱。
这是我目前弹子球现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
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简单框架。
2022年在群里眼熟;
2023年上半年他润日,很抑郁,刚适应,我也缺个听众陪我话聊,他需要有人给他讲,我需要有人听,话投机,迅速升温;
2023年7月份大概暑假第一次上麦沟通;
2023年8月底开学后越来越频繁连麦迅速升温;
2023年9-11月份是打电话的白热化,也是他最喜欢我的时期。
因为我也是从INFP抑郁症回避症走过来的,所以对同为INFP回避症抑郁症的人格外亲切,他可能被这个吸引。
几乎一周多次到天天连麦,一连就是一小时起步,4小时封顶,或一天多次,经常是他主动找我连麦,问我在干嘛,打电话不,频繁到我都怀疑他怎么考研了。
直到确认他对我是真心的,我彻底敞开心扉把内心所有经验都交给他,完全信任他;
但是我的方法对他却未必适合,我是被提着耳朵走出抑郁和内向的,内心还是一片冷寂。
我们现存自由体系下的精神疾病治疗体系是以恢复忍受社会压抑的能力为准的,这个要首先清楚。
所以会有与剥削和压抑共处的存在主义精神疗法,言外之意就是回到尼采和希腊悲剧,承担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
承担命运是最高的能力。
而他则是抵御外界的侵袭,保护内心的火苗,我们的冲突本质是两种模式,而非我们自己的对抗。
他遇到问题喜欢一个人静静,就会慢慢生发活力,而我后来逐渐养成了喜欢think和judge,思考问题,用强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两种模式遇到一起必然产生冲突。冲突呼唤跳出既定框架,飞到空中旁观两种框架的局限性。
结果就是在我最喜欢他的时候,2023年十二月份他进入抑郁症/回避期;
2024年一月初他抑郁症彻底犯了,需要一个人静静,把我拉黑了;
冲突属于压力测试,分开是好事,回归各自的人生继续修炼。
作为一个受亚伯拉罕,佛教,eva影响的人,我只相信所有人都会融为一体,换言之我不相信分离,天涯若比邻,我写的如果他想看,都可以看到。
由此我们赤裸的生命状态暴露,那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创伤的,彻底进入应激防御敌对状态。
人要有时常跳出既定框架,在第三者的角度俯瞰冲突的双方,是出于自己彼此有什么苦大仇深的矛盾?
还是仅仅出自各自既定局限的旧有框架?
你是自己的主人?还是自己框架的奴隶?
然而做自己的主人是很难的,人总是耽于现象,承担命运却需要直视现象的虚无。
那么我和他两种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呢?产生于面对创伤的两种方式。
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你祖辈是父(计划指令者),你爹呢,徒有父的名,实际上还是被自由剥削。
你爹受被自由胁迫的指令双重压榨,光干活不说还被抑制了感情,很压抑。
就要在家里魔怔。
你爹只知道对上服从命令对下下达命令。
命令只准执行,充满暴力,不讲感情。
能力是要习得的,你爹不善感情,你也不善感情。
一种我这样的INFP呢,长期与我爹妈的精神症状争吵调停,长期与他们话聊,互相疗愈中逐渐从内心自闭抑郁回避压力中恢复了正常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变得外向,遇到问题和压力,解决为导向。
另一种INFP呢,可能暂时还没能通过长期话聊联系建立起正常的情感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回避问题和压力为导向。遇到压力喜欢回避,他一回避你一追,压力正反馈最终决裂。
但是不被压力左右之余他难道不想恢复正常的情感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吗?
他如此久地长期听我讲话,不就是在尝试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用对话的方式疗愈受伤破碎的心,恢复正常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然后再反馈到与家人等具有创伤性的关系上?
我曾多次提醒他不要光给我打电话,我当然一猜就猜中他和家里关系不太好,所以要主动试着破冰。
但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话聊医生,我自身有严重的双向,情绪暴戾,可能吓到他了。
与他交流也是在疗愈我的过程。如前所述我是被扭着耳朵强行带出抑郁状态的。
这种方法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学教育。
但这个方法在弹子球身上碰壁。
倒不如说就是他抑郁的原因。
因此这对我们的旧有框架都是个反思。
我得学会和我内心的抑郁症和解,不能老是粗暴地对待他。
以暴制暴只会得到拉黑,因为暴力压抑和窒息了想要说出口的感情,于是感情就抑郁。这就是他遇到压力下意识回避压力拉黑压力源的原因。
不信你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他抑郁的时候常说,哎呀别抑郁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不是像极了你如此也被说的场景?
然而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压抑。
压久了就要回避拉黑压力源。
复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弹子球疾病,对他也对我,的祛魅。
搞清楚你是对弹子球着迷还是对这种框架着迷。
回避是因为解决不了压力源才回避。
对弹子球能否解决他自身的回避家庭,我俩能否解决好,我说实在的不敢说有十全的把握。
毕竟总有些创伤,难以治愈。
但大多数创伤,可以治愈。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信,望,爱。
这是我目前弹子球现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
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简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