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7军19师和中共徽县游击大队开进县城,中共徽县委、县政府迁入徽县城,徽县全境解放。此后,解放军7军19师、21师继续南下追击胡宗南残部,离徽时留驻一步兵营,保卫和巩固新政权,帮助地方建立政权。3月奉命南下,留30人组成“7军工作队”,分布各区帮助建立基层政权,配合进行土地革命和人民反霸斗争。在徽期间,“7军工作队”对徽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参考民国政府统治时期的档案,询问较为进步人士,访录当地之负责干部,对照事实研究完成《徽县调查》小册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军第二十一师司令部于1950年1月25日印制。徽县解放后,新生政权亟需全面了解当地社会情况,以巩固政权、推动发展。《徽县调查》为新生政权了解徽县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徽县档案馆馆藏《徽县调查》,蜡刻油印,仿宋字体,整洁美观。全文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一概况;二自然环境;三民族分布及人口户数;四文化教育简况;五民情风俗及信仰各宗教情形;六敌伪时期群众一般负担情况;七各种党派团体之组织活动情形;八匪情的活动与抢劫之情形。详细介绍了徽县的概况、地理环境、社会治安、人民负担等内容,其中概况包括群众条件、人数、户数、疾病、交通、电话架设以及各种生产。地理包括河流、气候、山脉、道路等。治安包括匪情、烟犯、散兵、游勇、宗教以及民间事件等。负担包括敌人统治时群众所承受的食粮及物品、食品迫征情况,大军南下时群众之支援情形。
《徽县调查》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完成的一项调查活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数据准确,准确反映了徽县解放初期的社会面貌,为新生政权深入认识徽县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从档案史料的角度来说,它记录了徽县从敌伪统治到新生政权建立的历史转折点,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徽县社会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徽县档案馆馆藏《徽县调查》,蜡刻油印,仿宋字体,整洁美观。全文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一概况;二自然环境;三民族分布及人口户数;四文化教育简况;五民情风俗及信仰各宗教情形;六敌伪时期群众一般负担情况;七各种党派团体之组织活动情形;八匪情的活动与抢劫之情形。详细介绍了徽县的概况、地理环境、社会治安、人民负担等内容,其中概况包括群众条件、人数、户数、疾病、交通、电话架设以及各种生产。地理包括河流、气候、山脉、道路等。治安包括匪情、烟犯、散兵、游勇、宗教以及民间事件等。负担包括敌人统治时群众所承受的食粮及物品、食品迫征情况,大军南下时群众之支援情形。

《徽县调查》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完成的一项调查活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数据准确,准确反映了徽县解放初期的社会面貌,为新生政权深入认识徽县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从档案史料的角度来说,它记录了徽县从敌伪统治到新生政权建立的历史转折点,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徽县社会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