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全程通常可分为七段,以下为具体分段及特点:
通惠河:位于北京至通州区,由温榆河、白浮泉、昆明湖和白河挖接而成,长220千米。元代挖建,是北京地区漕运业最发达的水道,现为北京市的景观河道。
北运河:从通州区到天津,利用潮白河下游开挖而成,长186千米。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历史上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河段,现为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运河:从天津到临清,利用卫河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开挖而成,长约400千米。是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主要由漳河及卫河两大支流组成,历史上是国家的交通命脉。
鲁运河:从临清到台儿庄,利用汶水和泗水的水源,沿途经南阳、独山、昭阳、微山湖等水面,长约480千米。也称山东运河、会通河,修凿于元代,历史上逐渐淤塞,建国后部分河段可通航。
中运河:从台儿庄到淮阴,利用泗水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开挖而成,长186千米。是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人工河流,历史上主要为漕运航线,现为综合性河道。
里运河:从淮阴到扬州,长190千米。古称邗沟、漕渠、中渎水,俗名里河,始建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自古为苏中、苏北重要航道,现为航运、排涝、输水等综合功能河道。
江南运河:从镇江到杭州,长330千米。因全部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代开凿、疏浚,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现为京杭大运河的南段。
通惠河:位于北京至通州区,由温榆河、白浮泉、昆明湖和白河挖接而成,长220千米。元代挖建,是北京地区漕运业最发达的水道,现为北京市的景观河道。
北运河:从通州区到天津,利用潮白河下游开挖而成,长186千米。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历史上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河段,现为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运河:从天津到临清,利用卫河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开挖而成,长约400千米。是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主要由漳河及卫河两大支流组成,历史上是国家的交通命脉。
鲁运河:从临清到台儿庄,利用汶水和泗水的水源,沿途经南阳、独山、昭阳、微山湖等水面,长约480千米。也称山东运河、会通河,修凿于元代,历史上逐渐淤塞,建国后部分河段可通航。
中运河:从台儿庄到淮阴,利用泗水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开挖而成,长186千米。是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人工河流,历史上主要为漕运航线,现为综合性河道。
里运河:从淮阴到扬州,长190千米。古称邗沟、漕渠、中渎水,俗名里河,始建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自古为苏中、苏北重要航道,现为航运、排涝、输水等综合功能河道。
江南运河:从镇江到杭州,长330千米。因全部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代开凿、疏浚,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现为京杭大运河的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