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问题问为什么宋江那么容易就获得了其他好汉的拥护?
有人这么说:
宋江能得人心恰恰就在于他没想收买人。
宋江给武松银子的时候,也不知道武松猛于虎,那会儿武松就是个在柴进家混饭的,白吃饭脾气还大;给李逵钱的时候,宋江也不知道这是个人形坦克,就知道他是戴宗手下一个小流氓,喜欢打架斗殴、喝酒闹事。当时这俩人也就是看起来威武雄壮,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架子货。
如果是收买,收买武松、李逵、薛永是因为他们能打,收买阎婆惜是因为她好看(其实宋江给钱的时候一点也不想纳妾,而且根本没见过阎婆惜),那么收买卖糟腌的唐牛儿、卖汤药老王这样的小商贩又是因为啥呢?
宋江之所以叫“及时雨”,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你缺钱他给你钱,缺面子他还给你面子,说不定什么时候救几条命。
第二层,是他没有看人下菜碟,江湖好汉、衙门差役、摆地摊的、孤老婆子,他都是缺钱给钱,缺面子给面子,缺棺材给棺材。就像下雨一样,每一棵苗都浇得到。
阎婆这么一个素昧平生的穷老太太找上门来,他都能二话不说直接掏两万块钱还不求回报。若是存心收买人,那就得精准施恩了,绝对不会收买这种“低端人口”,那样的话,不应该叫及时雨,应该叫及时呲水枪。
就拿李逵这事来说。有个认识不到五分钟的人,二话不说就把一万块钱借给我,欠条都没打。十分钟后,我把这一万块钱弄丢了,告诉他我刚才是骗他,现在还不上钱了。他说没事,咱们撸串去吧。一顿饭的工夫,人家因为我损失一万块钱,结果他说:“这小兄弟真是个实诚人。”(宋江借李逵那十两银子,在牢城营里都能买一条命。)
要是不报答这个人,那可有点没人味了。
……
如果主角按宋江这么操作,现在的读者会骂主角圣母吗?
有人这么说:
宋江能得人心恰恰就在于他没想收买人。
宋江给武松银子的时候,也不知道武松猛于虎,那会儿武松就是个在柴进家混饭的,白吃饭脾气还大;给李逵钱的时候,宋江也不知道这是个人形坦克,就知道他是戴宗手下一个小流氓,喜欢打架斗殴、喝酒闹事。当时这俩人也就是看起来威武雄壮,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架子货。
如果是收买,收买武松、李逵、薛永是因为他们能打,收买阎婆惜是因为她好看(其实宋江给钱的时候一点也不想纳妾,而且根本没见过阎婆惜),那么收买卖糟腌的唐牛儿、卖汤药老王这样的小商贩又是因为啥呢?
宋江之所以叫“及时雨”,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你缺钱他给你钱,缺面子他还给你面子,说不定什么时候救几条命。
第二层,是他没有看人下菜碟,江湖好汉、衙门差役、摆地摊的、孤老婆子,他都是缺钱给钱,缺面子给面子,缺棺材给棺材。就像下雨一样,每一棵苗都浇得到。
阎婆这么一个素昧平生的穷老太太找上门来,他都能二话不说直接掏两万块钱还不求回报。若是存心收买人,那就得精准施恩了,绝对不会收买这种“低端人口”,那样的话,不应该叫及时雨,应该叫及时呲水枪。
就拿李逵这事来说。有个认识不到五分钟的人,二话不说就把一万块钱借给我,欠条都没打。十分钟后,我把这一万块钱弄丢了,告诉他我刚才是骗他,现在还不上钱了。他说没事,咱们撸串去吧。一顿饭的工夫,人家因为我损失一万块钱,结果他说:“这小兄弟真是个实诚人。”(宋江借李逵那十两银子,在牢城营里都能买一条命。)
要是不报答这个人,那可有点没人味了。
……
如果主角按宋江这么操作,现在的读者会骂主角圣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