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n的评价标准可以用“创作乐趣论”来概括:使用AI是否正当取决于是助长还是损害了创作乐趣,其中乐趣的主体包括自己和他人。
创作的判定是一个很自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要创作的东西,但是作品往往要被塑造成特定的形式才能具体地问世。
比如一个人想要写一篇文章,他往往并不关心其用什么字体展示。然而没有字体的参与就无法形成具体的作品,作品的观感也会受到字体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字体是其他一些人的创作核心,而他们更不会关心字体被用在了什么文章上。一个作家如果选用了某款字体,当然是体现了他做选择时的创作,但字体本身实际上是字体作者没有现身参与的合作创作。
游戏也是同理,zun不想制作背景素材而是搜集来,就是在和素材作者合作。使用AI的话,则是与AI的开发人员、训练素材的作者乃至训练人员的合作了。AI本身的存在并不背负原罪,只要素材的作者同意了用于训练(无论是否出于回报),那么AI的产出就是所有参与贡献者的共同成果,AI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创作乐趣,只是起到了传递的作用。
看到有人批评zun轻视背景,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游戏其实也就是能承载zun的创作意图的一个大杂烩的形式,而背景素材可以认为是他不想参与创作而一直以非具体形式和他人合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以说,zun确实不重视背景,但这也不是什么过错。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滑向了另一极,真的认为素材没价值。对此需要强调,无论我们是作者还是观众,无论是否关心这一部分,都理应尊重这些幕后的合作作者的创作。
创作的判定是一个很自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要创作的东西,但是作品往往要被塑造成特定的形式才能具体地问世。
比如一个人想要写一篇文章,他往往并不关心其用什么字体展示。然而没有字体的参与就无法形成具体的作品,作品的观感也会受到字体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字体是其他一些人的创作核心,而他们更不会关心字体被用在了什么文章上。一个作家如果选用了某款字体,当然是体现了他做选择时的创作,但字体本身实际上是字体作者没有现身参与的合作创作。
游戏也是同理,zun不想制作背景素材而是搜集来,就是在和素材作者合作。使用AI的话,则是与AI的开发人员、训练素材的作者乃至训练人员的合作了。AI本身的存在并不背负原罪,只要素材的作者同意了用于训练(无论是否出于回报),那么AI的产出就是所有参与贡献者的共同成果,AI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创作乐趣,只是起到了传递的作用。
看到有人批评zun轻视背景,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游戏其实也就是能承载zun的创作意图的一个大杂烩的形式,而背景素材可以认为是他不想参与创作而一直以非具体形式和他人合作的一小部分。由此可以说,zun确实不重视背景,但这也不是什么过错。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滑向了另一极,真的认为素材没价值。对此需要强调,无论我们是作者还是观众,无论是否关心这一部分,都理应尊重这些幕后的合作作者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