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29,096贴子:74,568,294

日本的物哀文化属于一种精神病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5 15:07回复
    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它会对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症状表现
    ●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也会有妄想症状,像被害妄想,坚信自己被人迫害、监视等;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情况。
    ●情感异常:情感反应与现实处境不协调,如无故哭笑、情感淡漠,对亲人朋友缺乏关心,或是情感高涨、易激惹等。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变得孤僻、懒散,生活被动,缺乏进取心;行为怪异,有冲动行为、自伤或伤人行为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25 15:09
    回复
      2025-08-01 09:0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各位看看是否符合精神病的症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5 15:11
      回复
        人类正常的思维和价值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阐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它倡导人们不要被外界的物质条件和个人的荣辱得失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25 15:13
        收起回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水一直在流动,但实际上水并没有真正流走;月亮有圆有缺,但它始终存在,没有增减。如果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间的事物眨眼间就发生变化;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是永恒存在的。“物与我皆无尽也”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即世间万物和人类个体在本质上都具有永恒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25 15:16
          回复
            何来触物伤情一说?这是有病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25 15:16
            回复
              您现在说的我全都看明白了,您反对物哀的观点我也能明白,但我没明白您为何认为物哀是一种有病的文学,您能再深入说说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25 21:28
              收起回复
                而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难道不都是我们以物而有感的证明嘛,为何您只是反对日本物哀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25 21:30
                收起回复
                  2025-08-01 09:01: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哥世界上所有名著都是说残缺的事物比如红楼呀,茶花女,因为幸福都是一样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幸,物哀本身就是种美,只能说明你理解不到位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26 01:33
                  收起回复
                    只有你自己说“触物伤情”,物哀也没有被定义为“欣赏残缺”。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
                    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
                    总之,“物の哀れ”,是“我”(主体,内在)与“物”(客体,外在)的共振和同情。这个“哀れ”,あはれaware,本来没有汉字。但是哀情是人心中最深切的触动,後人便注上了“哀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26 21:25
                    收起回复
                      中哲爱好者通常是不讲逻辑的,即使他们会用后现代的精神病一词,也不能理解精神病的后现代内涵,他们的能指过于萎缩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5-26 22:30
                      收起回复
                        多愁善感并不是病而是人性的光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27 00:25
                        收起回复
                          啥都纯理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人很容易收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觉得物哀和日本卷的要死的社会环境以及持续经济下行肯定有关联,人不爽的时候看啥都不爽差不多就这个感觉,我要是被老板骂一顿回家看见盆栽叶子烂了我估计还得骂盆栽两句长不好的废物,我当然知道盆栽既听不见,但那一刻我希望它能听见。要说有病,我觉得确实,但同时把人逼到有病的社会环境更是一种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27 14:08
                          收起回复
                            “物哀”和见景生情的差异是“哀”,日本的国歌、世界名曲像哀乐,日本人能感受到那种悲哀的美,他们屈从强者,经历了集体心理扭曲,超越了悲哀,发展出扭曲的文化。


                            IP属地:山西15楼2025-05-27 16:42
                            收起回复
                              2025-08-01 08:55: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啊对对对什么都是精神病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02 1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