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胜利之刻吧 关注:21,406贴子:580,656
  • 17回复贴,共1

【历史讲堂】条条约枷锁下的海上骑士:"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全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这里是第二期拂晓历史讲堂,本次科普的主角为"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本篇为早期文章的补档,部分内容进行了精校优化)

-
PS:文章涉及内容均来自公开的历史资料文献,未经作者授权请勿随意转载,感谢合作!


IP属地:山东1楼2025-05-24 21:15回复
    【引言:钢铁巨舰的时代挽歌】
    -
    1933年4月,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龙门吊下,一具硕大而修长的灰色舰体正缓缓滑入哈德逊河。这艘被命名为"新奥尔良"号(USS New Orleans CA-32)的重巡洋舰,承载着美国海军对于"条约假日"的最后倔强,当观礼台上的绅士淑女们为这款崭新的钢铁巨兽尽情欢呼之时,无人能预料到,她们将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成为重炮巨舰时代的最后见证者。
    -
    1947年2月,当饱经风霜的"新奥尔良"号默默返回费城海军船坞解除武装之时,海军档案记录下的是这样一组刻骨铭心的数据:7艘同级舰累计航行上百万海里,发射炮弹12.4万发,击沉敌舰23万吨,承受直击弹217发、航空轰炸49次、鱼雷11条......这些数字背后,是冰冷装甲被炽热炮弹凿出的裂痕,是焊接舰体在冲击波中发出的呻吟,更是近千名水兵永远沉睡在铁底湾波涛之下的悲鸣。
    -
    作为最后一款严格遵循条约限制的重巡洋舰,历史学家谈及"新奥尔良"级之时,常将其比作"旧世界的天鹅之歌"——她们诞生于传统巨舰大炮的鼎盛余晖之中,又不得不在喷气机与导弹的阴影下黯然退场。没有一艘"新奥尔良"级成为博物馆舰,也没有一艘的舰名被后世所继承,唯有留在所罗门之域的冰冷残骸诉说着那些钢铁与火焰交织的日子。当巨舰的龙骨最终被切割回收之时,铁水流淌中凝结着的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她们曾以自己牢固的钢铁之躯,为崭新的海空权时代撑起一条坚实的道路。

    【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Brooklyn Navy Yard)建造于1801年,位于当时繁荣的布鲁克林西岸凹型海港,紧邻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和醋山(Vinegar Hill),曾经是美国东岸最主要的造船厂】


    IP属地:山东2楼2025-05-24 21:20
    回复
      2025-10-12 10:3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赶上直播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4 21:25
      回复
        鸡腿堡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24 21:30
        收起回复
          【诞生背景:条约时代的妥协与突破】
          -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球海军强国在短时间内陷入了一场病态的军备竞赛。受日德兰海战影响,英国、美国、日本开始竞相规划建设搭载大口径舰炮的水面舰艇,试图通过高速与重火力来挟持住敌人的海上生命线。这场耗资巨大的荒唐游戏在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戛然而止——条约不仅规定了各参与国主力舰的吨位比例,更是首次对重巡洋舰这一新兴舰种作出限制:单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8英寸(203毫米)。但条款的文本在机缘巧合之下留有重大隐患,自始至终未对巡洋舰总吨位作出限制,各国随即展开另一场竞赛,试图利用重巡洋舰的数量填补主力舰的空缺。至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署时,各国重巡洋舰的吨位问题已无法回避。作为解决方案,新补充的条款规定英、美、日三国重巡洋舰总吨位上限分别为18万吨、18万吨和12.8万吨。以单舰万吨计算,美国方面可以建造至少18艘重巡洋舰,但考虑到兼顾东西两大洋的防御需求,吨位配额迫使海军不得不在数量与质量间作出艰难的抉择。
          -
          此前,美国海军已集中建造了6艘"北安普顿"级(Northampton-class)重巡洋舰,其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军假日"时代的无奈:为符合吨位限制,"北安普顿"级的主装甲厚度削减至76毫米,仅能防护6英寸(152毫米)火炮在14,000米外的射击;动力舱与弹药库顶部装甲只有38毫米,无法抵挡俯冲轰炸机的250公斤炸弹;舰体采用平甲板设计,纵向强度不足,1930年"休斯顿"号(USS Houston CA-30)在演习中遭遇强浪,出现结构性裂痕;更致命的是攻防失衡,尽管配备了9门8英寸主炮,但炮塔缺乏足够的装甲防护,交战中直接毁伤的概率高达40%。1930年的演习中,"北安普顿"级模拟迎战英国肯特级重巡洋舰时,在12,000米距离交火中平均遭受5发炮弹命中即被判丧失战斗力,而老旧的MK9型主炮需要逼近至8,000米内才能击穿后者114毫米的主装甲带,这一结果直接推动了美国海军对自身实力的重新评估。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线图,该型舰共建造6艘:北安普敦号、切斯特号、路易斯维尔号、芝加哥号、休斯顿号和奥古斯塔号】
          -
          随着1931年日本"最上"级巡洋舰的亮相,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被彻底打破。该级舰以"轻巡洋舰"名义申报(标准排水量8,500吨,配备15门155毫米主炮),实际预留了升级空间。1937年日本退出海军条约后,"最上"级迅速更换为10门203毫米主炮,给大洋彼岸的所有对手带来了实质性的震撼。根据情报部门获取的数据,"最上"级采用了多项全新设计:主装甲带倾斜12度,等效防护提升至120毫米;舰体结构首次采用全焊接工艺,节省重量达300吨;为确保生存性,对舵机等关键部位装甲进行了额外补强——种种信息迫使美国方面必须立刻行动起来,随后的1932年,海军造舰局(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提交了新的舰队扩充方案,并首次提出重点防护概念:将舰艇主装甲带集中在锅炉舱、轮机舱和弹药库区域,通过覆盖面积缩减换取等效防护提升,这一思路最终演化成为了"新奥尔良"级方案。

          【"最上"级巡洋舰(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被西方称为“惊人的违约舰”(Egregious Treaty Violation)。其表面上装备的155毫米三联装炮塔重量与203毫米双联装炮塔相当,可在条约失效后迅速更换】
          -
          为了在夹缝中寻得出路,"新奥尔良"级的设计团队引入"装甲盒"概念,力求在10,000吨的框架内实现火力、防护与航速的最优解:将主装甲带集中在锅炉舱、轮机舱和弹药库区域,覆盖面积从"北安普顿"级的40%缩减至30%,但等效防护提升80%。整个设计过程充满了精密的吨位计算:主装甲带采用127毫米(倾斜12度)+水平装甲57毫米组合,计重1,520吨;武器沿袭9门8英寸主炮+8门5英寸副炮配置,计重1,100吨;动力系统采用107,000马力机组,计重2,350吨;舰体结构选择焊接方案,计重4,200吨,累计下来总共为9,170吨。由于方案吨位已接近条约限制,设计师不得不取消原定的鱼雷发射管(减重85吨)、缩减舰员生活空间并降低铆接密度(减重120吨),最终的标准排水量定格在9,975吨,距离条约上限仅差25吨。这种"吨位压榨"带来了显著效益:与前辈相比,"新奥尔良"级的装甲防护面积减少20%,但核心区防护效能提升150%;航速保持32节的同时,续航力增加3,000海里。1933年首舰"新奥尔良"号(USS New Orleans CA-32)下水时,新闻媒体评价其为"戴着镣铐的舞蹈家"——既受限于条约枷锁,又展现出惊人的技术创造力。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首舰下水仪式】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5-05-24 21:35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24 21:49
            回复
              【技术特征:条约重巡的巅峰设计】
              -
              "新奥尔良"级的诞生标志着美国海军在条约限制下的重大突破,其主装甲带采用127毫米厚Class A均质钢(屈服强度达710兆帕),以12度倾角覆盖舰体中部动力舱与弹药库区域。这种布局使得装甲带在水平方向的等效厚度提升至140毫米,理论上可在14,000米距离上抵御敌方203毫米炮弹的直击(此时炮弹入射角约15度,动能衰减明显),实现了对自身等效火力的交战距离防护。相较之下,日本"妙高"级重巡洋舰虽主装甲带厚度达102毫米,但垂直安装导致等效防护仅与名义厚度相当。水平防护系统由两层装甲构成:上层为57毫米的STS(特殊处理钢)装甲甲板,下层增设25毫米防破片甲板。这种设计能有效削弱俯冲轰炸机投掷的500磅(227公斤)炸弹的穿透力,同时降低远距离跨射炮弹在舰体内爆炸产生的破片伤害。根据后续的测试数据,该结构对60度落角炮弹的防御效率比"北安普顿"级的单层38毫米甲板提升42%。

              【马雷岛海军船厂(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内保留的"新奥尔良"级建造图纸】
              -
              为了实现精准与火力的双重追求,"新奥尔良"级的主炮系统采用3座全新的三联装MK14型203毫米/L55舰炮,每座炮塔重319吨。其半自动装填系统由液压推弹机与人工装药机构组成,可实现3发/分钟的持续射速(爆发射速可达4发/分钟),在18,300米距离可击穿127毫米装甲。火控核心为MK34型指挥仪,整合4.57米基线光学测距仪与MK8机械计算机,能解算三维弹道数据。1942年加装SG对海雷达后,火控系统射距扩展至22公里(对巡洋舰大小目标),夜间命中率显著提升。主炮的防护更显激进:炮塔正面及座圈装甲厚度达到203毫米,与主炮口径相当,侧面与顶部分别为102毫米和127毫米,这一标准甚至超过同期美国战列舰副炮塔的防护水平(通常为38-64毫米)。相比之下,日本"高雄"级重巡洋舰炮塔正面装甲仅180毫米,其炮塔座圈装甲也仅有152毫米,在战斗生存性上完全处于劣势。
              -
              作为重要的副武器系统,"新奥尔良"级的防空配置经历了多次升级:建成初期(1934-1942)采用8门单装5英寸/25倍径高炮(射速8-10发/分,有效射程8,230米)与4挺M2勃朗宁机枪构成基础防空网,但对高速目标的拦截效率不足。战争中期(1943)通过改造,换装全新的5英寸/38倍径高炮(射速15-22发/分,配备VT近炸引信),增设6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射速120发/分/管),战争后期(1944-1945)则加装28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射速450发/分/管),形成半径12,000米、高度6,100米的多层防空圈,全舰防空火力弹药投射密度达1.2吨/分钟,可对抗多个方向上的空袭编队。

              【40mm博福斯机炮被广泛认为是二战中最好的自动防空武器,几乎安装在每一艘盟军的大型作战舰艇上】
              -
              "新奥尔良"级的动力系统由8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式燃油锅炉(工作压力25.5公斤/平方厘米,温度343℃)与4台帕森斯齿轮传动蒸汽轮机组成,总输出功率107,000马力。四轴推进使其在标准排水量9,950吨时仍能达到32.7节航速(试航数据),15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达14,000海里(相当于从旧金山直达悉尼)。舰体采用长宽比7.5:1的黄金线型(全长179米,宽18.8米),配合双舵设计,实现了优于日本最上级的水面效果:全速状态下,360度回转直径仅680米(最上级为730米);从全速前进到全速后退仅需90秒(最上级需110秒);横倾角在紧急转向时不超过12度(最上级达18度),拥有极佳的适航性。作为舰体焊接工艺与抗沉性革命,"新奥尔良"级首次大规模应用电弧焊接技术,全舰铆接比例大幅下降,使舰体重量减轻约280吨,同时提升纵向强度15%。水密隔舱划分增至17个,每个隔舱配备独立排水泵(总排水能力达800吨/小时)。1942年11月30日塔萨法隆加海战中,"新奥尔良"号和"明尼阿波利斯"号被日军鱼雷击中,造成各自舰艏结构断裂。但得益于3道横向防雷隔壁与快速注水平衡,两舰均保持了足够的浮力,并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图拉吉港抢修,成为了凸显美国海军舰艇生存性与损管能力的经典案例。

              【塔萨法隆加海战中遭遇日军九三式氧气鱼雷“斩首”的"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


              IP属地:山东10楼2025-05-24 22:00
              回复
                【建造过程:分批改进与战时应急】
                -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的建造过程反映了美国海军在条约限制下的探索。该级舰分为两批次建造:第一批次于1931年至1934年间由纽约海军船厂、普吉特海湾海军船厂和费城海军船厂承建,在设计上延续了北安普顿级的基本框架,主尺度保持179米×18.8米×6米,但通过两项关键改进实现防护提升:主装甲带从"北安普顿"级的垂直安装改为12度倾斜,在相同装甲重量下,等效防护厚度从102毫米增至127毫米;全舰铆接比例从"北安普顿"级的68%降至30%,焊接结构集中在舰体中部装甲盒区域,既减轻重量又提升了结构强度。第二批次于1933年至1937年建造,设计团队根据经验实施多项重大改进:舰体延长1.2米,使总长增至180.2米,通过优化舰艏外飘设计,将横摇周期从13秒延长至16秒,显著提升北大西洋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锅炉蒸汽压力从600psi(磅/平方英寸)增至615psi,使输出功率稳定在107,000马力;同时根据之前的建造经验,加快了焊接施工进度,工期最短的一艘"新奥尔良"级建造仅耗时28个月。
                -
                值得一提的是,"新奥尔良"级单艘2,950万美元的造价(1930年币值)相当于3艘"弗莱彻"级驱逐舰的总和,面对国会方面的质询,设计团队解释其高昂成本主要源于占全舰结构重量21%(约2,100吨)的装甲钢材,其中127毫米Class A装甲的轧制成本是普通STS钢的3.2倍;同时精密火控系统占总造价的18%,仅MK34型指挥仪便耗资87万美元;此外,全新的焊接工艺带来的是人工成本的激增,其每米焊缝的建造成本是铆接的2.7倍。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各舰具体的建造明细】
                -
                此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奥尔良"级共经历3次大规模施工改装,第一阶段改装发生在1942年,直接诱因是8月份萨沃岛海战(Battle of Savo Island)的惨痛教训——日军夜袭暴露了美军缺乏雷达预警能力的致命缺陷。幸存的各舰在改造中拆除了水上飞机弹射器与机库,在舰桥顶部加装CXAM-1对空预警雷达,增加SG对海雷达(探测距离22海里),同时强化舰体前部结构,在A炮塔基座周边增设25毫米防破片装甲。改装的效果立竿见影,在随后的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旧金山"号首次实现雷达引导炮击,击沉了日军驱逐舰"吹雪"号。
                -
                第二阶段改装发生在1943年,此次改装的紧迫性源于1942年圣克鲁斯海战中日军舰载机对美舰造成的惨重损失("企业"号中创,"大黄蜂"号战沉)。改造中各舰撤除了全部12.7毫米M2勃朗宁机枪,替换为6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备弹9,600发)与28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备弹56,000发),在舰体舯部两侧加装0.5英寸(12.7毫米)STS防破片装甲带,覆盖轮机舱与弹药库区域,并引入了VT信管炮弹。统计显示,改装后的"新奥尔良"级在1944年马里亚纳海战中,使用防空火力成功拦截了43%的来袭敌机,较1942年提升近一倍。
                -
                第三阶段改装发生在1944年,各舰依次换装全新的MK8火控雷达,该型雷达采用3cm波长,对战列舰级别目标的测距精度达到±20米,配合MK34光学指挥仪可以实现12,000米内散布误差±50米的引导射击,此次改装使"新奥尔良"级的战斗效能达到巅峰——1944年10月苏里高海峡夜战中,出征的"新奥尔良"级各舰率先对日军西村舰队发起攻击,首轮即实现精准跨射。

                【VT引信(Variable Time fuze,可变时间信管)是二战期间研发的一种革命性防空武器技术,其本质为无线电近炸引信(Proximity fuse)】


                IP属地:山东11楼2025-05-24 22:13
                回复
                  2025-10-12 10:3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服役生涯:太平洋战争的铁血见证】
                  -
                  截止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共有7艘"新奥尔良"级建成服役。1941年12月7日空袭当天,仅CA-32"新奥尔良"号部署在珍珠港内,其余姐妹舰均分散于大西洋或太平洋各基地。由于空袭的日军舰载机优先选择打击港口内战列舰和陆地航空设施,"新奥尔良"号侥幸未受到伤害,并在事件后迅速投入珍珠港周边海域的警戒巡逻。
                  -
                  1942年5月4日,CA-32"新奥尔良"号与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编入第17特混舰队(指挥官弗兰克·弗莱彻少将),负责为"列克星敦"号(CV-2)与"约克城"号(CV-5)航母提供护航。两舰防空配置为8门5英寸/25倍径高炮与4挺12.7毫米机枪,这是开战初期美舰标准配置。5月8日的交战中,日军航母出动69架舰载机发起攻击,10时55分,"明尼阿波利斯"号雷达发现敌机群自西北方逼近,两舰立即进入防空阵位。11时18分,18架九七式鱼雷机从低空突袭"列克星敦"号。"新奥尔良"号5英寸高炮发射327发炮弹,击落2架敌机(战后确认编号BII-323与EII-115),机枪手宣称击伤第三架。然而日军采用双航线夹击战术,导致"列克星敦"号被2枚鱼雷与2颗炸弹命中,燃油蒸汽泄漏引发的殉爆最终迫使弗莱彻于19时56分下令对"列夫人"(Lady Lex)执行雷击处分。
                  -
                  此战中,两艘新奥尔良级共消耗5英寸炮弹1,420发、12.7毫米弹药9,800发,击落3架敌机(含1架尚未确认),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5英寸高炮射速仅12发/分钟,难以应对密集编队攻击;12.7毫米机枪面对全金属轰炸机目标几乎无效。海战结束后,"明尼阿波利斯"号紧急加装4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成为该级舰首次战时升级。

                  【珊瑚海海战中正在执行弃舰指令的"列克星敦"号(CV-2)航空母舰】
                  -
                  1942年6月4日,CA-32"新奥尔良"号、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与CA-38"旧金山"号加入第16特混舰队(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中将指挥),护卫"企业"号(CV-6)与"大黄蜂"号(CV-8)航母。三舰组成第6巡洋舰分队(指挥官托马斯·金凯德少将),呈环形防空阵部署在航母西北侧。10时20分,"新奥尔良"号遭遇惊险时刻:1架落单的日军九七式舰攻将其选为目标,逼近至1,200米处才被炮弹撕碎。舰长亚历山大·史密斯中校在日志中写道:"敌机残骸坠落在右舷50码处,火光映红了整个舰桥",14时45分,编队击落1架试图抵近观察的零式水上侦察机(日军记录编号K8-102),随后美军侦察机发现撤退中的日军"飞龙"号航母,"旧金山"号接到命令脱离编队,与2艘驱逐舰组成分队前往试图追击,未果后集体返回。
                  -
                  整场战役中,三艘新奥尔良级共发射5英寸炮弹1,862发、20毫米炮弹14,500发,击落4架敌机(含2架确认战果),核心任务始终是舰队防空与反潜警戒,未参与对日军水面舰队的直接攻击。这反映出美军战术思想的转变——航母已取代传统炮舰成为进攻核心,重巡洋舰更多承担"防空盾牌"职能。

                  【中途岛海战中护航"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洋舰(远处)】
                  -
                  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成功占领亨德森机场。为支援岛上陆军部队反攻,日军第八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率5艘重巡洋舰(鸟海、青叶、衣笠、加古、古鹰)、2艘轻巡洋舰及1艘驱逐舰于拉包尔基地出发,对美军登陆地区展开突袭。此时萨沃岛美军北侧舰队是包含CA-34"阿斯托里亚"号、CA-39"昆西"号、CA-44"文森斯"号在内,拥有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强大阵容,但因情报失误,当夜各舰均未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
                  01时43分,日军舰队借助夜色抵近至5,000米距离,"鸟海"号率先用探照灯锁定"阿斯托里亚"号并开火,后者在仓促中展开还击,命中"鸟海"号2发203毫米炮弹,但日军的第三轮齐射引爆其前部弹药库,导致舰体中部断裂沉没,216人阵亡。随后的战斗中,"昆西"号遭日方"青叶"号与"衣笠"号的交叉射击,15分钟内被命中数十发203毫米炮弹与2枚鱼雷,舰桥被毁且轮机舱进水,最终倾覆沉没,370人阵亡。位于后方的舰队旗舰"文森斯"号出现严重战场失误,将日军舰影识别为友军并打出灯光信号询问,遭到"加古"号和"天龙"号的集中炮击,主炮塔弹药库殉爆后沉没,332人阵亡。此役中,美军的警戒雷达虽探测到日军舰队,但指挥官未及时判读数据,编队亦缺乏足够的夜战训练。日军使用抵近攻击与交叉火力射击战术,38分钟内击沉4艘盟军舰艇(含澳大利亚海军轻巡洋舰'堪培拉"号),可谓大获全胜,"新奥尔良"级遭遇了其服役生涯的至暗时刻。

                  【萨沃岛海战中重巡洋舰"昆西"号舰体中弹情况】


                  IP属地:山东12楼2025-05-24 22:29
                  收起回复
                    1942年10月11日,根据截获的情报显示,日军五藤存知少将指挥的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将出发增援瓜岛地区,美军方面派出第64特混舰队(诺曼·斯科特少将指挥),以CA-38"旧金山"号为核心,与博伊西(USS Boise, CL-47)、海伦娜(USS Helena, CL-50)、盐湖城(USS Salt Lake City, CA-25)等舰编队前往埃斯佩兰斯角海域(Cape Esperance)进行伏击作战。当日23时30分,"海伦娜"号的SG雷达在27公里外发现日军舰队,23时46分,"旧金山"号在雷达指引下,于5,300米距离发起首轮齐射,并在随后的6分钟内发射了275发203毫米炮弹,确认命中34发,首次实现了全程雷达引导炮击。事后确认的战果中,"旧金山"号击沉了日方"吹雪"号驱逐舰,并重创"青叶"号重巡洋舰(舰桥被毁,五藤少将死亡),自身仅被命中1发127毫米炮弹,3人轻伤,此役标志着美军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
                    1942年11月12日,为了掩护陆军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阿部弘毅中将指挥以"比叡"号和"雾岛"号(均为"金刚"级高速战列舰)为核心的扫讨舰队,前往炮击美军占领下的亨德森机场。为阻止日军行动。丹尼尔·卡拉汉少将率领包含CA-38"旧金山"号在内的5艘巡洋舰和8驱逐舰组成第67.4特混舰队进行拦截,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就此爆发。22时50分,美军SG雷达提前发现日军舰队,但因指挥混乱(未明确接敌阵型)而陷入近距离战斗。"旧金山"号作为旗舰率先开火攻击"比叡"号及驱逐舰"晓"号 ,随即遭到日方集火,被一枚356mm炮弹命中舰桥,卡拉汉少将等高级军官当场阵亡,上层建筑损毁且主炮塔失灵。受重创的"旧金山"号在代理士官长的指挥下利用剩余火力继续射击,并依靠未受损的动力系统撤离战场。此次战役中,美舰的拼死抵抗迫使日军放弃了对亨德森机场的炮击,"旧金山"号因英勇表现,返回本土后获得了总统单位嘉奖。

                    【所罗门的疯狗: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近距离骑脸日军“比叡”号战列舰的初代“拉菲”号驱逐舰(DD-459)】
                    -
                    1942年11月30日,为维持瓜岛陆军的物资补给,日方派遣田中赖三少将指挥的8艘驱逐舰(长波、高波、卷波、江风、凉风、阳炎、黑潮、亲潮)组成"东京特快"编队,搭载1,200个补给桶前往执行输送任务。美军截获情报后,派遣包含CA-32"新奥尔良"号、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在内的四艘重巡、1艘轻巡及6艘驱逐舰组成第67特混舰队(卡莱尔·赖特少将)进行拦截。23时06分,美军驱逐舰"弗莱彻"号(USS Fletcher DD-445)发现日军舰队前锋"高波"号,各巡洋舰纷纷开火,却因黑夜中的炮口闪光暴露了自身位置。遭到攻击后田中旋即下令放弃补给任务,剩余驱逐舰根据火光方位测距标定,随后齐射了全部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由于此款兵器的特性(无明显航迹),依靠雷达集火"高波"号的美军编队始终没有料到危险正在逼近。
                    -
                    23时35分,"新奥尔良"号率先被驱逐舰"长波"号发射的鱼雷命中,长达61米的舰艏(包括1号主炮塔与锚链舱室)在爆炸中断裂,海水涌入5个隔舱,航速骤降至3节,183人阵亡。3分钟后,"明尼阿波利斯"号也被鱼雷击中,舰艏结构严重撕裂,仅靠部分甲板勉强连接。随后"北安普顿"号(CA-26)被连续2枚鱼雷命中,进水倾覆沉没,"彭萨科拉"号(CA-24)舰尾中雷一颗,亦严重受损,赖特少将随即下令各驱逐舰掩护重巡洋舰编队撤退。
                    -
                    得益于完善的水密隔舱设计,几乎失去1/3船体的"新奥尔良"号保持了足够的浮力,船员迅速抽水控制倾斜,尽一切可能完成了堵漏。随后在驱逐舰"莫里"号(USS Maury DD-401)的护航下,"新奥尔良"号以倒车的方式获得6节稳定航速,缓慢撤向图拉吉岛(Tulagi)。"明尼阿波利斯"号则在完成断裂舰艏的处理后,由驱逐舰"弗莱彻"号护航,利用自身动力以10节航速撤退(也是倒车航行)。二舰在随后的锚地抢修中,创新性的利用椰木、钢架和混凝土搭建起形似"方头驳船"的临时舰艏,1943年初横跨太平洋2800海里返回美国本土大修。

                    【同样于塔萨法隆加海战中被日军鱼雷“断头”的"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洋舰】


                    IP属地:山东13楼2025-05-24 22:39
                    回复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中,CA-37"塔斯卡卢萨"号服役后长期配属大西洋舰队,成为美国海军在欧洲方向的重要火力投送平台。1942年11月8日,盟军发动"火炬行动"登陆北非,塔斯卡卢萨号作为西部特遣舰队旗舰,承担对卡萨布兰卡港的压制任务,凌晨5时,该舰在14,000米距离上向法军岸防阵地齐射,成为北非战场第一艘开火的美军主力舰。当日"塔斯卡卢萨"号的主炮重点打击目标包括:装备4门194毫米岸防炮的埃尔汉克炮台、拥有混凝土掩体和152毫米岸炮群的圣心要塞、以及储存8万吨燃油的港口油库。在持续48小时的炮击行动中,该舰总共发射327发8英寸高爆弹(HE)与72发半穿甲弹(SAP),摧毁11个岸防工事,并诱发了港口区域大规模燃油火灾。
                      -
                      1943年11月20日,美军发动代号“电流行动”的塔拉瓦环礁登陆战。修复完成后的CA-32"新奥尔良"号、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与CA-38"旧金山"号开启了她们的复仇之旅,三姐妹一起被编入舰炮支援群,负责压制日军海岸防御体系。塔拉瓦环礁中,贝蒂奥岛的日军阵地是以混凝土碉堡、椰木掩体与反斜面炮位构成"死亡三角",配备4门203毫米岸防炮与12门140毫米榴弹炮,三艘重巡洋舰遂在距岸8,000-12,000米海域展开,以8英寸主炮实施精准打击。
                      -
                      根据舰载观测机校射数据,"旧金山"号率先对红滩1号区域的203毫米炮垒实施跨射,首轮齐射即引发弹药库殉爆。至11月22日登陆发起前,三舰累计发射1,227发高爆弹(HE)与半穿甲弹(SAP),摧毁日军75%的预设火力点,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号单舰命中率达11.3%,创下美军重巡洋舰炮击精度纪录。11月21日晨,为有效支援奋战中的马润,"旧金山"号冒险抵近至5,200米距离,对绿滩东侧残存碉堡实施直瞄射击,遭日军隐蔽的140毫米岸炮反击。一枚炮弹击中其右舷第127号肋骨处,贯穿舰体上层建筑后在军官舱内爆炸,造成7人伤亡并引发火灾,损管队迅速前往组织救援。随后该舰在受损状态下继续发射83发炮弹,配合陆战队工兵炸毁了最后两座日军永备工事,奠定了行动胜利。

                      【塔拉瓦战役中,史密斯将军指挥的美军第2陆战师与4800名日军经过4天拼死战斗后占领了环礁,美军伤亡3302人, 日军伤亡约4700人】
                      -
                      1944年6月19日,美军第58特混舰队(指挥官哈尔西)在菲律宾海迎击日本机动部队,CA-32"新奥尔良"号与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被编入克拉克少将(J.J. Clark)的第58.1特混大队,承担航母屏卫任务。经历1943年改装后,两舰的防空武器包括8座5英寸/38倍径高平两用炮(射速15发/分钟),6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射速120发/分钟)和26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射速450发/分钟),火控系统升级为MK37指挥仪与MK12雷达,可同时对6个空中目标实施追踪拦截。
                      -
                      11时17分,日军第二波攻击队49架战机突破F6F"地狱猫"拦截,向美军航母发起突袭。"新奥尔良"号雷达在34公里外捕捉到敌机群,随即以5英寸炮发射VT近炸引信炮弹实施中距离拦阻。12时03分,6架"彗星"从3,200米高度进入俯冲,两舰40毫米博福斯炮组成交叉火网,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号的左舷炮群在1,500米距离先后击落2架迫近敌机。此战中,两舰合计消耗5英寸炮弹1,840发、40毫米炮弹9,200发与20毫米炮弹14,500发,协同击落9架日军战机(占特混大队总战果的15%),并迫使剩余敌机在4,000米外提前投弹,无一命中美军航母。5英寸副炮与VT引信的配合,让"新奥尔良"级的对空拦截效率比1942年提升了300%,标志着她们正式从传统炮战主力转型为舰队防空的核心节点。

                      【马里亚纳海战中一架被舰载防空火力近距离撕碎的日军中岛B6N“天山”鱼雷机】
                      -
                      1944年6月6日,CA-37"塔斯卡卢萨"号编入第129特混编队,负责"霸王行动"中奥马哈海滩东侧的火力支援。登陆发起前的火力准备阶段,"塔斯卡卢萨"号在18,000米距离上轰击WN-62据点,共摧毁2门88毫米反坦克炮与10座机枪碉堡,随后该舰对奥克角悬崖实施徐进弹幕射击,掩护陆军游骑兵完成攀岩作战。整个登陆日(D-Day)当天,"塔斯卡卢萨"号累计发射412发主炮炮弹与1,837发5英寸防空弹,创下该舰单日弹药消耗纪录。面对德军在奥马哈海滩布置的35处永备工事,"塔斯卡卢萨"号采用了特别的“延时引信+低角度射击”战术——8英寸炮弹以15度入射角穿透1.2米混凝土层后,在掩体内部起爆。战后调查证实,该舰火力直接导致德军第352步兵师3个连丧失作战能力。
                      -
                      1944年10月25日凌晨,CA-32"新奥尔良"号、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与再度归来的CA-38"旧金山"号编入TF-77第4巡洋舰分队,参与苏里高海峡战役。三姐妹与6艘珍珠港事件后修复的战列舰、8艘驱逐舰组成"复仇舰队",T字横头封锁海峡北口,静待日军西村舰队的到来。凌晨3时02分,美舰队SG对海雷达在34,000米距离发现日舰。各舰纷纷开启MK8火控雷达进行预热。3时09分,三艘"新奥尔良"级与"路易斯维尔"号轻巡锁定日军"山城"号,以每分钟18发8英寸炮弹的齐射速率开火。其中"旧金山"号发射的穿甲弹连续命中"山城"号舰桥与后部主炮塔,引发二次爆炸,而日舰因未装备雷达,仅能依靠探照灯勉强反击。
                      -
                      3时20分,美军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与"加利福尼亚"号加入炮击,在22,000米距离上形成跨射,至3时35分,"山城"号已中弹47发(含9发16英寸炮弹、23发8英寸炮弹),舰体倾斜15度。4时19分,该舰爆炸并沉没于北纬10°22′,东经125°21′海域。此役中,三艘"新奥尔良"级合计发射1,247发8英寸炮弹,平均命中率2.1%(约26发直接命中),消耗弹药量占全舰队重巡洋舰的43%。战后评估显示,重巡编队的持续炮击有效的瘫痪了日舰上层建筑,为战列舰实施致命打击创造了条件。

                      【苏里高海峡夜战是战列舰之间的最后一次对决,标志着传统T字横头海战历史的彻底终结】
                      -
                      1945年4月12日,CA-36"明尼阿波利斯"号作为第54特混舰队一员,在冲绳白滩外海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当天下午,日军发动"菊水三号"特攻作战,派出185架神风自杀机冲击美军舰队。13时17分,两架日机突破防空网向"明尼阿波利斯"号俯冲。首架在右舷150米处被40毫米博福斯机炮击落,第二架携带250公斤炸弹的零战62型以30度角撞击舰体右舷后部,穿透第127号肋骨处的5英寸炮廊并引爆邻近的20毫米弹药库,造成17人阵亡、34人重伤。
                      -
                      关键时刻,损管队立即封闭第4至第7水密隔舱,并及时切断受损区域的电路以防止二次爆炸。尽管右舷出现1.8米侧倾,但"明尼阿波利斯"号的舰体稳性未受根本影响。14时05分,该舰恢复10节航速,继续以剩余主炮轰击冲绳海岸目标。在整个冲绳战役期间,该舰总共抗击了11次神风攻击,击落7架敌机并承受2次直接撞击和多次近矢撞击,消耗40毫米炮弹12,400发、20毫米炮弹28,500发,其搭载的损管队员累计作业超过了400小时,尽管伤痕累累,但"不沉的Minnie"坚持到了最终的胜利。

                      【1945年4月12日冲绳战役中一架突入极近距离并撞向美军舰艇的日军“零”式神风特攻机】


                      IP属地:山东14楼2025-05-24 23:07
                      回复
                        【曲终:承前启后的时代烙印】
                        -
                        1945年9月2日,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之上,日本政府的代表颤抖着完成了投降书的签署。此时此刻,同在东京湾内停泊的"旧金山"号或许尚未意识到,她正目睹着那个曾属于重巡洋舰的光荣时代悄然完结。作为最后一批恪守《华盛顿条约》框架设计的产品,7艘"新奥尔良"级在太平洋战争中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累计获得64枚战役之星勋章和1次总统单位嘉奖,"新奥尔良"号、"旧金山"号和"明尼阿波利斯"号各自以17枚的成绩并列美国海军第三,仅次于传奇的"企业"号(20枚)与"圣地亚哥"号(18枚),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3艘姐妹舰战沉、4艘幸存舰伤痕累累的惨烈代价。
                        -
                        身为技术发展的见证者,"新奥尔良"级的服役历程深刻的影响了美国海军:其革命性的"装甲盒"设计方案承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为后续"巴尔的摩"级的建造铺平了道路;其在战争中总结的27项损管规程条例,被写入1945年版《美国海军损害管制手册》教材;更重要的是,其战时加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与MK37指挥仪组合所引领的防空体系革新,以及在战斗中由火炮输出向防空盾牌地位的转变,给新时代的海军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
                        20世纪50年代起,功德圆满的"新奥尔良"级各舰开始逐步解除现役,也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曾被她们忠诚守护的"埃塞克斯"级甲板之上,第一代喷气式舰载机呼啸着直冲云霄,此刻这些在太平洋战场的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重巡前辈们,如同被时代浪潮冲刷上岸的史前巨兽一般,沉默地注视着属于崭新后辈的海洋与天空。纽约布鲁克林区的黄昏之下,在历史滚滚的车轮声中,这款诞生于"海军假日"余晖的钢铁之舰,成为了链接两个时代的最坚韧烙印。

                        【再见了,最后的条约型重巡洋舰】


                        IP属地:山东15楼2025-05-24 23:10
                        回复
                          全文完,感谢各位的耐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贤妻🌟玉藻罐头 厚颜无耻求个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5-25 07: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