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是美军大换血时期,越战时代的休斯OH-6和贝尔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也同样需要更新,军方希望能沿用贝尔UH-1“休伊”和AH-1“眼镜蛇”的通用概念,研制共用动力系统(包括旋翼、发动机、传动和控制系统)的轻型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
发展历程
于是在1982年,美军提出LHX,(“LHX”实验性轻型直升机)计划5000架LHX来取代UH-1、AH-1、OH-58和OH-6直升机,并希望能够开发一种双发动机双座、具有隐身效果并类似于AH-64武装直升机强大火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和AH-64一起组成美军航空军的主力作战编队
RAH-66的诞生
1988年6月,美军计划生产约6000架LHX,任何一家制造商都无法承担整个项目,于是美军发出LHX的招标,让贝尔、波音,麦道和西科斯基组成两个团队来竞选,1985年西科斯基和波音首先联合组队,叫做“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贝尔和麦道随后也组队成“超级团队”,军方与第一竞争小组和超级小组签订了23个月的论证与验证合同,在80年代余下的时间里进行了LHX概念设计研究,军方在LHX的研制中要求平均造价上限750万美元,得出没必要追求高速度的结论,采用传统直升机设计就行了,于是停止了高速概念研究,军方接下来反思了同时研制通用和武装直升机的目标,认为过于超前,于是放弃了通用直升机部分
1988年10月,美国陆军授予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和麦道贝尔超级团队各一份演示/验证项目第一阶段合同,两个团队在此阶段需要向陆军提交各自的LHX设计,并演示设计的关键技术,到了1990年秋两个团队提交了方案书,1991年2月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两个团队提交了最终方案,获胜者能在1994年开始试飞LHX原型机,1991年4月9日,美国陆军宣布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获胜,负责LHX的研制生产工作,预计1998年向陆军交付第一架生产型LHX,但军方减少研制资金以及不断增加额外要求,LHX的首飞时间被一再推迟,于是,军方把LHX项目名称改为LH,意为轻型直升机,去掉了代表实验的X
1995年5月25日,第一架LH原型机终于下线,陆军宣布该机的编号RAH-66,其中R表示侦察,A表示攻击,H表示直升机,绰号依据印第安部落命名的传统定为“科曼奇”,到了1996年1月4日,RAH-66原型机进行了首飞
RAH-66的尺寸
长度:14.28-14.48米
旋翼直径:11.9米
高度:3.86米(包含主旋翼桨毂)
机身最大宽度:2.04米
RAH-66的重量
空重:3.6吨
最大起飞重量:4.99吨
有效载荷:1.4吨
动力系统
两台T800-LHT-801发动机,每台功率为969千瓦,最大功率为1149千瓦
最大速度:32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305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335公里
最高升限:4500米
爬升速度:4.55米/秒
最大爬升速度:7.2米/秒
作战半径:400千米
武器系统
内部武器舱设有一门XM-301三管加特林机炮,可安装六枚AGM-114导弹/AIM-92导弹,在非隐身任物下可用外部挂架,外部挂架可安装两个Hydra-70火箭发射器(搭配上有一定自由度)
RAH-66的外形与技术特点
它的外身采用类似于F-117的多面体棱角设计,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全机有51%的结构采用复合材料,螺旋桨采用五片桨叶的主旋翼和八片桨叶的涵道尾桨设计,减少雷达反射和噪音,排气口采用长条缝隙结构,排气管用弯曲设计,避免了热气流的暴露,它的尾梁内安装了红外抑制器,通过引入冷空气与发动机高温排气混合,显著降底温度,再利用旋翼下的气流快速吹散使红外辐射强度下降,规避热寻导弹追踪,配备FLIR系统(第2代前视红外)和夜间成像设备,可支持惯性导航、地形匹配技术、GPS和贴地飞行,还支持ATR(自动目标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可同时追踪多个目标和分配危险等级,拥有全数字化玻璃座舱,两位飞行员配有MFD(多功能显示器),此系统还支持语音指令、触控操作和信息共享,且高度集成化,搭载LPI(底截获概率)通信系统和雷达干扰器可迷惑敌方雷达
RAH-66的生产蓝图
2000年6月1日,项目的EMD合同正式签订,总价值31亿美元,制造用于EMD测试的5架“科曼奇”直升机和用于作战测试与评估的8架“科曼奇”,计划于2005年开始低速生产RAH-66,之后生产率逐步升高,到2010年第6批达到全速生产的72架年产量,预计2006年陆军的第一支“科曼奇”将装备完毕,将在2023年交付完毕
RAH-66的结局
2004年2月23日,在花费80亿美元和21年的宝贵时间后,美国陆军宣布,取消生产“科曼奇”的计划,从1983年立项并研究以来,五角大楼为“科曼奇”项目支出了高达390亿美元的预算,这是美军有史以来取消的最大的项目之一









发展历程
于是在1982年,美军提出LHX,(“LHX”实验性轻型直升机)计划5000架LHX来取代UH-1、AH-1、OH-58和OH-6直升机,并希望能够开发一种双发动机双座、具有隐身效果并类似于AH-64武装直升机强大火力的新型武装直升机,和AH-64一起组成美军航空军的主力作战编队
RAH-66的诞生
1988年6月,美军计划生产约6000架LHX,任何一家制造商都无法承担整个项目,于是美军发出LHX的招标,让贝尔、波音,麦道和西科斯基组成两个团队来竞选,1985年西科斯基和波音首先联合组队,叫做“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贝尔和麦道随后也组队成“超级团队”,军方与第一竞争小组和超级小组签订了23个月的论证与验证合同,在80年代余下的时间里进行了LHX概念设计研究,军方在LHX的研制中要求平均造价上限750万美元,得出没必要追求高速度的结论,采用传统直升机设计就行了,于是停止了高速概念研究,军方接下来反思了同时研制通用和武装直升机的目标,认为过于超前,于是放弃了通用直升机部分
1988年10月,美国陆军授予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和麦道贝尔超级团队各一份演示/验证项目第一阶段合同,两个团队在此阶段需要向陆军提交各自的LHX设计,并演示设计的关键技术,到了1990年秋两个团队提交了方案书,1991年2月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两个团队提交了最终方案,获胜者能在1994年开始试飞LHX原型机,1991年4月9日,美国陆军宣布波音西科斯基第一团队获胜,负责LHX的研制生产工作,预计1998年向陆军交付第一架生产型LHX,但军方减少研制资金以及不断增加额外要求,LHX的首飞时间被一再推迟,于是,军方把LHX项目名称改为LH,意为轻型直升机,去掉了代表实验的X
1995年5月25日,第一架LH原型机终于下线,陆军宣布该机的编号RAH-66,其中R表示侦察,A表示攻击,H表示直升机,绰号依据印第安部落命名的传统定为“科曼奇”,到了1996年1月4日,RAH-66原型机进行了首飞
RAH-66的尺寸
长度:14.28-14.48米
旋翼直径:11.9米
高度:3.86米(包含主旋翼桨毂)
机身最大宽度:2.04米
RAH-66的重量
空重:3.6吨
最大起飞重量:4.99吨
有效载荷:1.4吨
动力系统
两台T800-LHT-801发动机,每台功率为969千瓦,最大功率为1149千瓦
最大速度:32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305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335公里
最高升限:4500米
爬升速度:4.55米/秒
最大爬升速度:7.2米/秒
作战半径:400千米
武器系统
内部武器舱设有一门XM-301三管加特林机炮,可安装六枚AGM-114导弹/AIM-92导弹,在非隐身任物下可用外部挂架,外部挂架可安装两个Hydra-70火箭发射器(搭配上有一定自由度)
RAH-66的外形与技术特点
它的外身采用类似于F-117的多面体棱角设计,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全机有51%的结构采用复合材料,螺旋桨采用五片桨叶的主旋翼和八片桨叶的涵道尾桨设计,减少雷达反射和噪音,排气口采用长条缝隙结构,排气管用弯曲设计,避免了热气流的暴露,它的尾梁内安装了红外抑制器,通过引入冷空气与发动机高温排气混合,显著降底温度,再利用旋翼下的气流快速吹散使红外辐射强度下降,规避热寻导弹追踪,配备FLIR系统(第2代前视红外)和夜间成像设备,可支持惯性导航、地形匹配技术、GPS和贴地飞行,还支持ATR(自动目标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可同时追踪多个目标和分配危险等级,拥有全数字化玻璃座舱,两位飞行员配有MFD(多功能显示器),此系统还支持语音指令、触控操作和信息共享,且高度集成化,搭载LPI(底截获概率)通信系统和雷达干扰器可迷惑敌方雷达
RAH-66的生产蓝图
2000年6月1日,项目的EMD合同正式签订,总价值31亿美元,制造用于EMD测试的5架“科曼奇”直升机和用于作战测试与评估的8架“科曼奇”,计划于2005年开始低速生产RAH-66,之后生产率逐步升高,到2010年第6批达到全速生产的72架年产量,预计2006年陆军的第一支“科曼奇”将装备完毕,将在2023年交付完毕
RAH-66的结局
2004年2月23日,在花费80亿美元和21年的宝贵时间后,美国陆军宣布,取消生产“科曼奇”的计划,从1983年立项并研究以来,五角大楼为“科曼奇”项目支出了高达390亿美元的预算,这是美军有史以来取消的最大的项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