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边碎语20
书法艺术,三个“哪里去了?”
文\郭少斌(拙之)
凡是艺术,都讲究表现力以彰显作品的生命力、抒情性以体现作品的灵魂和“自家面目”即个人风格。
但是在书法圈里却有不同的论调。他们主张“工整、端庄和漂亮”。我不禁要问:
★如果工整就好。艺术品沒有表现力,就如一个人缺少生命力一样,生命力哪里去了?
★如果说书法艺术端庄就好。艺术品没有抒情性,就是“僵尸”,再美的尸体也要被抛弃,那么灵魂哪里去了?
★如果说书法艺术漂亮就好。那么古人提倡的“自家面目”呢?没有“自家面目”,“千人一面”就是戴着别人的面具招摇过市,自己面孔哪里去了?
据我的观察,当前影响大家书法艺术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一、技法不专业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
(一),爱好者多为自学,无专业老师传授秘奥。常现两种失误,
1、临帖仅处于描摹点画外形,而不得用笔要领;
2、结字停留在模仿框架上,不领悟古帖神韵,
(二)、挥运功力不深
具体表现是控笔能力不足。其表现如下两点:
1、不能做到铺毫.聚锋的灵活转换,造成点画形态单调。
2、不会用锋,更不能做到“八面出锋”。书家须知书法用笔是锋到力到,锋活字活。
3、不善于控墨,未能做到“将浓随枯、带燥方润”(《书谱》)作品墨色非浓即枯,不够丰富。
总之,技法不专业,致使点画缺乏浑厚、朴拙与内蕴。
二、认知不到位
许多人虽认可书法是传统艺术,却未真正理解其要点与要求 。
(一)艺术本体与特性
无论任何艺术,本体皆为意象,而非物象;无论任何艺术,特性均为情感表现,而非物质排列。这一点是搞好艺术创作的基本点,书法当然也不例外。
(二)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书法是根源性艺术,她需要展示艺术源流。但不会因此而改变她“表现”特性,并且必须重在表现。因此,处理好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就致关重要。 具体到书法艺术来说,
再现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再现的升华。这就要求“笔笔古人,字字自己”。
三、缺乏专业审美知识
我们必须承认人人都有审美能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备任何行业的专业审美知识。书法审美当然也有专业要求。
(一)唯观神采
清人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古人用语,每每概括含蓄。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书法是一门注重内涵的艺术。字形是内涵的载体。而不是主体。处理神采和字形的关系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书家创作立场和“善识”水平。
(二)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品必须有一个能承载思想情感,并善于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才能是一件完善的艺术品。用我们传统观点说,具象的“形式”,是无形心魂的附体。
总之。“这个‘有意味的形式’并非刻意为之的纯形式,而是内涵的外在呈现”。
比如历史上的《兰亭序》把激扬情怀;《祭侄稿》把悲痛心情;《寒食帖》把抑郁的沉闷都融在点画章法之中。都是形神兼备的经典作品。相反,当代的某些“漂亮”字就相形见绌了。
在书家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就不会为“工整”而失变化;为“端庄”而失形势;为“漂亮”而失内涵了。
书法艺术,三个“哪里去了?”
文\郭少斌(拙之)
凡是艺术,都讲究表现力以彰显作品的生命力、抒情性以体现作品的灵魂和“自家面目”即个人风格。
但是在书法圈里却有不同的论调。他们主张“工整、端庄和漂亮”。我不禁要问:
★如果工整就好。艺术品沒有表现力,就如一个人缺少生命力一样,生命力哪里去了?
★如果说书法艺术端庄就好。艺术品没有抒情性,就是“僵尸”,再美的尸体也要被抛弃,那么灵魂哪里去了?
★如果说书法艺术漂亮就好。那么古人提倡的“自家面目”呢?没有“自家面目”,“千人一面”就是戴着别人的面具招摇过市,自己面孔哪里去了?
据我的观察,当前影响大家书法艺术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一、技法不专业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
(一),爱好者多为自学,无专业老师传授秘奥。常现两种失误,
1、临帖仅处于描摹点画外形,而不得用笔要领;
2、结字停留在模仿框架上,不领悟古帖神韵,
(二)、挥运功力不深
具体表现是控笔能力不足。其表现如下两点:
1、不能做到铺毫.聚锋的灵活转换,造成点画形态单调。
2、不会用锋,更不能做到“八面出锋”。书家须知书法用笔是锋到力到,锋活字活。
3、不善于控墨,未能做到“将浓随枯、带燥方润”(《书谱》)作品墨色非浓即枯,不够丰富。
总之,技法不专业,致使点画缺乏浑厚、朴拙与内蕴。
二、认知不到位
许多人虽认可书法是传统艺术,却未真正理解其要点与要求 。
(一)艺术本体与特性
无论任何艺术,本体皆为意象,而非物象;无论任何艺术,特性均为情感表现,而非物质排列。这一点是搞好艺术创作的基本点,书法当然也不例外。
(二)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书法是根源性艺术,她需要展示艺术源流。但不会因此而改变她“表现”特性,并且必须重在表现。因此,处理好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就致关重要。 具体到书法艺术来说,
再现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再现的升华。这就要求“笔笔古人,字字自己”。
三、缺乏专业审美知识
我们必须承认人人都有审美能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备任何行业的专业审美知识。书法审美当然也有专业要求。
(一)唯观神采
清人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古人用语,每每概括含蓄。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书法是一门注重内涵的艺术。字形是内涵的载体。而不是主体。处理神采和字形的关系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书家创作立场和“善识”水平。
(二)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品必须有一个能承载思想情感,并善于表现思想情感的形式,才能是一件完善的艺术品。用我们传统观点说,具象的“形式”,是无形心魂的附体。
总之。“这个‘有意味的形式’并非刻意为之的纯形式,而是内涵的外在呈现”。
比如历史上的《兰亭序》把激扬情怀;《祭侄稿》把悲痛心情;《寒食帖》把抑郁的沉闷都融在点画章法之中。都是形神兼备的经典作品。相反,当代的某些“漂亮”字就相形见绌了。
在书家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就不会为“工整”而失变化;为“端庄”而失形势;为“漂亮”而失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