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吧 关注:43,246贴子:291,771
  • 12回复贴,共1

有些常用词汇的转变大概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方说回去,以前小时候都是说转去或者回转去,基本不说回去,(回来同理,用“转来/回转来”记得小学二年级放假时(2002年左右),听一个学生的家长拿“补转来”(读书时候没空看电视,放假了恶补),说成“补回来”,听了感觉特别突兀,所以就记住了这件事情,后来有了正音正字的意识之后,大概2010年之后,才发觉转去、回转去很多人说成回去,现在的话肯定更多了,有时候错的说多了,反而怀疑自己说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但是对于回去党,一般不和他们多说话,能免则免。
还有表示天数,习惯性是说“日、日天“不怎么说”天“,比如三天就是三日,现在很多老阿姨都是说三天,两日的话可能说的人略多一些,因为有实指有虚指,两日现在多出现于虚指。
类似的还有“定规要”,变成了“一定要”,很多老阿姨老头一口一个一定要,好像这个词汇自古以来就是这么说的。“为仔”这个比较有吴语特征的词汇,很多老阿姨也是说成“为勒”,听了不习惯,但是没法去纠正,因为错的说多了就变成正确的了。
可能上述的词汇变化,从我出生之前几十年就有了,但是小时候可能会选择性地记住和采用自己认为比较正规的说法。
当然也不是说自己用词很正宗,很传统,很多传统的老词,尤其是偏冷僻的我也不清楚,有些说法则是后来才知道的,比如回去,郊区普遍说归去,松江有说“回居去”


IP属地:上海1楼2025-05-21 21:41回复
    “转去”、“回去”、“回转去”原本是随意使用的,现在“转去”正在逐渐淡出,“会转去”多为强调了。
    上海话被认为是进化最快的方言。但是楼主所述现象,应该要归功轰隆隆的推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22 09:15
    回复
      2025-10-19 07:0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连京戏都说“转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2 10:14
      收起回复
        板定>肯定,钟点>钟头,铜钿>钞票,着>穿,眠床>床,便当>方便,无线电>收音机,脚踏车>自行车,汰衣裳机>洗衣机,落水管>下水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22 10:22
        收起回复
          冷气>空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22 10:22
          回复
            铜钿的话,应该2007年左右用得就少了,当时我听我祖母说,现在用铜钿的人少了嘛,我没有搭腔,因为当时觉得这种词汇有啥,不都是从小用惯的吗,现在倒的确是少了


            IP属地:上海6楼2025-05-22 11:12
            回复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22 22:21
              回复
                道地/地道,在小年轻嗨头,已经基本没人讲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23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