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967贴子:3,013,672
  • 7回复贴,共1

或有地狱,或无地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IP属地:上海1楼2025-05-21 21:01回复
    02
    地藏经这段经文,可以用老子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来理解。
    一般的宗教信仰里都有地狱一说,地狱是基于超自然的因果报应的理论而成立的,但我们看当今世界的情形,对此观念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对于无神论者来说,是完全不信的没有任何实证的迷信,会嘲笑信者的愚痴、不科学、迷信,阻碍人们智慧的提升和探索求证的精神。而对于有神论者来说,谁敢宣扬没有地狱没有因果报应,就会被冠以魔说的污名,乃至于否定和攻击他以及他所说的一切。这样的两种情形同时存在的现象,不正是这里“或有地狱,或无地狱”的情形吗?
    然后“或有女人,或无女人”这句,也同样反映了现实中世人对于“性”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者是美化的极度追求,或者是丑化的“万恶淫为首。”
    后面的几种或有或无,也是同样的意思,但具体指什么我一时也没想清楚,留给读者去思辨吧。最后一句“非但地狱罪报一等”,一等就是一种的意思,就是不是只有一种说法,推论下来,就可以得出是有多种,非恒道的观念。


    IP属地:上海2楼2025-05-22 07:49
    回复
      2025-08-03 13:42: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03
      孔子说学而不厌,反过来推论,就是说学习会让人生厌。我学了这么多年后,现在经常遇到的麻烦,就是会学而生厌,一个原因是觉得动脑太累了,脑力过度消耗之后,就会失去求知的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在信息和知识都非常欠缺的情况下,很难对现实中的诸多问题能有准确明确的认知判断,我一向觉得,人的智力程度,目前还是不足以去完全地深入地准确地认知现实世界这么宏大复杂深奥的情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三个原因,是我这样的所学的效用的问题。我听某位在网上讲解国学的教授对学生们说过一段话,他说学习国学的目的和效用,都非常缺乏实际,你们跟我学的目的,好像除了学成以后也去当老师,和我来抢饭碗之外,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这是一个笑话,但也非常切中,我学了这么多后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可第一并没有因它而得到任何实际的名利,第二好像也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还是常常在生活中狼狈不堪忙于应付的,表面上看好像也并没有表现出比其他没有学过的人,有更强大生活能力,甚至以处境来说好像比常人还不会生活。孔子说:“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也许要等到岁寒之后,才能显示我这些所学的优势吧。
      第四,我虽然是个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的人,但却也没有强到让我想要成为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我还是一个“够用主义”者,只要觉得所学能够我应对现实了,我就不愿意再继续求知了。


      IP属地:上海3楼2025-05-22 08:25
      回复
        03
        非恒道这个观念非常有意思,我们在理解它的时候有一种误区,会把它理解成多元化的但性质相同的情形,就比如美的千姿百态,而老子非恒道的主要形式并不是如此,而是性质相对立相矛盾的不同的道的合力作用,就比如无神论和有神论,性开放和禁欲主义。再比如,有和无的对立、冲突和统一。


        IP属地:上海4楼2025-05-22 08:32
        回复
          04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时候说没有因果报应,有时候说有因果报应,很矛盾,但这种矛盾也正是我目前对这个事情的无法确定的体现。
          这个事情无法确定因为两点,一个是信息不足,就是说无法去搜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研究这个事情,造成这个的原因也不完全是个人所知的局限性,而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些案例的非自然的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就是不能排除其它因素造成这个结果的可能性,而确定是由这样的因果报应的规律导致的结果。
          第二个是知识不足。有些知识是我一无所知的,比如算命这回事,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以我几次的经历来说,这个事情却也并不能完全否定为无和虚假。比如推论的预言的准确性,是被事实验证了的,但以我们目前的知识系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比如一个原始人来到现代看到飞机在天上飞,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样才能做到的,这超出了他常识的理解接受的范畴。
          可以猜想出来的方法有两个,但也都违背常识,一个是算出来的,但我们也没法想象要用什么样的知识来推算,以及为什么可以推算。第二种,是他用神通穿越到未来而看到的,这也违背常识,未来还没有发生,他怎么能看到?
          所以,预言的这个事情,就是无法理解却真实存在的,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理解的事物。因果报应的情形,我目前的理解之一,也是如此,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而又完全无法理解和做判断。
          然后我的另一种观点,是从推论上得出的没有。第一,如果有因果报应,那一定要有明确的奖惩的规定,就如同众多的法律条文那样的规定,什么是罪以及什么罪要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都要非常具体详细明确,但问题在于,谁来定的这些?定的一不一样?古今一不一样?会不会随时代而变化?这些问题无法明确回答,这个因果报应观点规律就无法非常肯定地成立。而我们现在能明确的,是道可道非恒道的现象和规律,我们人间的法律、道德都在随时代而不断变化,因果报的规定是否要和人间的法律、道德的结合和共同演变呢?所有这些,都让这种非自然的因果报应的说法,在理论上无法圆融地成立,只能在相信的人那里,以不可知和孤立、硬扯、盲目等等的方式而成立。


          IP属地:上海5楼2025-05-22 10:18
          回复
            05
            但以“够用主义”来说,有没有这样的因果报应的疑问,并不会构成对修行者的太大的困扰,因为首先,修行者并不是因为相信有善报才去行善的,也不是害怕有恶报才不作恶的,而是以仁义礼智这样的心,而自然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其次,修行者以自身的经验,而知道有业和业报的这种惩罚机制存在,已经可以代替因果报应的规律的惩罚的威慑力的作用了。再有,修道者证悟明白四达的证悟境界后,执行的法则是戒贪、嗔、欲、我见,这个法则自然就包括了因果报应的法则甚至是更高更细微的行为规范。如李白曰:“月下飞天镜。”


            IP属地:上海6楼2025-05-22 10:28
            回复
              06
              我现在的思维能力常常让我自己都感到很神奇。刚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顺口提到了论语里“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一句,但写完之后吃完中饭,忽然又想起这一句,恍然大悟。
              之前我对这一句的理解很模糊,只想到了一般的泛泛的大道理,但刚才忽然想到,岁寒的寒,可能指的是寒食节,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时间大致相同,这就和推论中的清明节的时间点对上了,然后这个“凋”可以谐音“雕”,对上了推论的“生我者猴死我雕”,“后”又对上了清明节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时间点。所以这一句,很可能是说修道飞升的成就的时间。这样我又多了一条佐证了,推论、周易、李商隐、杜牧,有四条依据了,增加了众口一词方式的可信度。


              IP属地:上海7楼2025-05-22 12:30
              回复
                現在很多人就身處地獄。ICU裏很多還是在煉獄,對於鐵鍊女呢?燒烤店那幾個女子呢⋯⋯太多了。我有乙肝。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7-12 2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