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许君雨 胡铮
“随着三个地方‘一小时’通勤圈的实现,汉襄宜‘金三角’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集成效应将会进一步彰显。”5月14日,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表示,区域联动战略在“支点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湖北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着力构建起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问: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区域联动战略在“支点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请问制定这个战略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答: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加快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联动支点。
坚持龙头牵引,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共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GDP分别达到4.3万亿元、1.3万亿元和1.7万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湖北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明显增强。
紧扣协同共建,将“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武汉、襄阳、宜昌基础设施互联、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共进的态势加速形成,特别是随着汉宜高铁、襄荆高铁年底全线贯通,襄宜高速加快建设,高铁加高速的“双高交通圈”将全面形成,为汉襄宜协同发展提供高效率互联互通的硬支撑。我们将乘势而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推动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的“包容增长”,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能够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不断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
强化联动发展,将湖北作为助力全国协调发展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湖北地处我国主要经济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等四大经济区域,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随着三个地方‘一小时’通勤圈的实现,汉襄宜‘金三角’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集成效应将会进一步彰显。”5月14日,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表示,区域联动战略在“支点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湖北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着力构建起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问: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区域联动战略在“支点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请问制定这个战略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答: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加快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打造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联动支点。
坚持龙头牵引,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共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GDP分别达到4.3万亿元、1.3万亿元和1.7万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湖北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明显增强。
紧扣协同共建,将“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武汉、襄阳、宜昌基础设施互联、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共进的态势加速形成,特别是随着汉宜高铁、襄荆高铁年底全线贯通,襄宜高速加快建设,高铁加高速的“双高交通圈”将全面形成,为汉襄宜协同发展提供高效率互联互通的硬支撑。我们将乘势而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推动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的“包容增长”,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能够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不断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
强化联动发展,将湖北作为助力全国协调发展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湖北地处我国主要经济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等四大经济区域,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