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分巢湖,合肥拿了巢湖和庐江,芜湖拿了无为和沈巷,马鞍山拿了和县和含山,从当年的巢湖各地发展和如今产生的差距,我想从以下几点分析,纯是个人观点,如有其他要点欢迎吧友补充。
一、按当年GDP来看,无为绝对是当年巢湖最富的地区,当时还流行一句顺口溜:奸含山,滑和县,又奸又滑是巢县,三个县搞不过无为县。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年无为的发展。可是分给芜湖以后,无为的发展越来越差,如今GDP甚至已经被庐江超越。而马鞍山拿的却是当时最穷的含山和和县,不过现在马鞍山的GDP增速基本就靠他们来提升了,因此发展也还不错,合肥拿的是巢湖和庐江,庐江当年发展不用说了,巢湖还可以,但是整体发展不强劲,现在也是。因此按当年分巢湖的GDP来看,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二、按当年民富程度来看,无为工厂多,外地经商的人也多,民富程度不用说,其实现在民富也不差,人均GDP基本能在前面,但是已经被含山和和县超越,不过人口多的因素也得考虑,整体经商人员和工厂数量也不差,因此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三、按当年三分以后各地对分配属地的政策投资来看,庐江去年发展增速已经达到15%以上,得益于省会合肥的政策投资和庐江人自身努力,现在能在安徽省县域排在前5,应该算是三分巢湖后发展最好的地方。巢湖当年不管是GDP发展还是环境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巢湖的水质,我当年去巢湖都臭的发晕,感觉合肥要巢湖也是想花钱来整治巢湖水质,因此合肥也投资了不少来治理巢湖,现在治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再看分到马鞍山的和县和含山,当时给马鞍山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马鞍山当时也因为马钢不景气,自身难保,有搞来两个不太行的县,等于是拖了两个拖油瓶,但是马鞍山以及和县含山自己的政策发展,现在的增速发展也是全省前列,马鞍山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最后看芜湖,首先有最富的无为,还有和县发展比较好的沈巷,并且在拿到无为以后又拿了无为最好的三镇过来,等于是把当时巢湖最好的几块地方给拿去了,说明省里还是对芜湖跨江发展有支持的,只不过想要跨江发展的确难度很大,哪怕南京也没有办法实现。但是无为的政策投资的确这几年不尽如人意,沈巷倒是发展的挺好。
因此,从第三点来看,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四、最后从当年的目的性来看,当年三分巢湖肯定是合肥率先提出,合肥想要的是巢湖,实现真正的环湖发展,但是自己肯定不好意思全拿,所以才带上了芜湖和马鞍山,因此如果没有当年合肥的鼓动,也许巢湖划分可能并没有,但是按照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巢湖划分是必然的,因此得益者为:合肥>芜湖>马鞍山。
综上所述,三分巢湖后得益者最大的是芜湖,其次是合肥,最后是马鞍山。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看法,如果有需要补充的欢迎吧友讨论,但请拿出具体事例和数据,不要随意谩骂,请正常讨论!!!谢谢!
一、按当年GDP来看,无为绝对是当年巢湖最富的地区,当时还流行一句顺口溜:奸含山,滑和县,又奸又滑是巢县,三个县搞不过无为县。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年无为的发展。可是分给芜湖以后,无为的发展越来越差,如今GDP甚至已经被庐江超越。而马鞍山拿的却是当时最穷的含山和和县,不过现在马鞍山的GDP增速基本就靠他们来提升了,因此发展也还不错,合肥拿的是巢湖和庐江,庐江当年发展不用说了,巢湖还可以,但是整体发展不强劲,现在也是。因此按当年分巢湖的GDP来看,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二、按当年民富程度来看,无为工厂多,外地经商的人也多,民富程度不用说,其实现在民富也不差,人均GDP基本能在前面,但是已经被含山和和县超越,不过人口多的因素也得考虑,整体经商人员和工厂数量也不差,因此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三、按当年三分以后各地对分配属地的政策投资来看,庐江去年发展增速已经达到15%以上,得益于省会合肥的政策投资和庐江人自身努力,现在能在安徽省县域排在前5,应该算是三分巢湖后发展最好的地方。巢湖当年不管是GDP发展还是环境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巢湖的水质,我当年去巢湖都臭的发晕,感觉合肥要巢湖也是想花钱来整治巢湖水质,因此合肥也投资了不少来治理巢湖,现在治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再看分到马鞍山的和县和含山,当时给马鞍山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马鞍山当时也因为马钢不景气,自身难保,有搞来两个不太行的县,等于是拖了两个拖油瓶,但是马鞍山以及和县含山自己的政策发展,现在的增速发展也是全省前列,马鞍山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最后看芜湖,首先有最富的无为,还有和县发展比较好的沈巷,并且在拿到无为以后又拿了无为最好的三镇过来,等于是把当时巢湖最好的几块地方给拿去了,说明省里还是对芜湖跨江发展有支持的,只不过想要跨江发展的确难度很大,哪怕南京也没有办法实现。但是无为的政策投资的确这几年不尽如人意,沈巷倒是发展的挺好。
因此,从第三点来看,得益者为:芜湖>合肥>马鞍山。
四、最后从当年的目的性来看,当年三分巢湖肯定是合肥率先提出,合肥想要的是巢湖,实现真正的环湖发展,但是自己肯定不好意思全拿,所以才带上了芜湖和马鞍山,因此如果没有当年合肥的鼓动,也许巢湖划分可能并没有,但是按照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巢湖划分是必然的,因此得益者为:合肥>芜湖>马鞍山。
综上所述,三分巢湖后得益者最大的是芜湖,其次是合肥,最后是马鞍山。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看法,如果有需要补充的欢迎吧友讨论,但请拿出具体事例和数据,不要随意谩骂,请正常讨论!!!谢谢!